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扁鹊答魏文王给我们的启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有一则寓言,读后令人很受启发。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3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却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诊疗前后无甚感觉,一般人不知他事先已除病因,所以名气全无;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而我治病于严重时,人们总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开刀敷药,以为我的医术最高,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这则寓言给予我们执法部门至少两方面的启示:一是从社会效益和执法成本上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这就是所谓的“防患于未然”。二是作为社会和领导层如何激励公务人员争做“扁鹊的哥哥”而不是“扁鹊”。如果大家都想做扁鹊,可能会导致事后救急的社会成本太大或者病人病入膏肓而无法医治。

  对于质监部门特别是基层分局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两个安全”。“走到、看到、说到”(即区域监管时对所管的企业能够检查到位、发现问题到位,采取行政措施到位)恰恰是事前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有效载体。“走到”是责任心问题,当然也有执法资源和监督总量之间不匹配,造成不能完全保证执法次数,这是另一问题,笔者这里就不多阐述了;“说到”是目的,但是要以“看到”为前提,能够“看到”是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的问题,是重中之重,这也可能是“扁鹊的长兄”区别于其他兄弟的地方。

  可见培养执法能力,增强执法的有效性是关键。我们生活在一个基本靠印象决定一切的现实中,人们判断事物往往不是靠想(动脑筋、分析、思考),而是靠看(表面、表象)、靠听(人云亦云)。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不应只凭表象、尤其是那些刻意为之的“表面文章”来判别一个人的优劣与高下,要做一个能够慧眼识人的智者,要能透过事件发展的表象发掘出善于“事前控制”的人才。

  (作者为辽宁省沈阳市质监局浑南分局副局长)

作者:罗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