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在其官方公报发布了新版机械指令后,于2009年12月29日起在欧盟范围内强制实施(其中对便携式弹药推动固定器械和其他冲击式机械的要求延期至2011年7月29日开始实施),同时原先指令废止。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是机电设备,占欧盟从中国进口总额的近50%。机械指令作为出口欧盟的重要通行证,历来被视为制造商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也是欧盟阻止不合格产品进口的一道最重要、最基础的安全防线。
自2009年12月新版机械指令正式实施起来,相关企业积极应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一直是中国产品出口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机械产品出口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近年来,机械产品频频被欧盟召回,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损坏了“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声誉。结合我国机械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际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关企业对机械指令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众所周知,出口欧盟机械产品须符合机械指令或CE要求,然而很多企业对此不够重视,如认为CE认证只需自我声明一张纸就大功告成。而部分企业即使获得了CE等产品证书也只是形式上应付了客户或相关职能监督部门,所以常常出现实际工厂大货出口与证书样品根本不一致这一现象。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侥幸心理,认为被欧盟市场产品抽查抽中的概率不大,从而没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企业对欧盟技术标准、安全要求等不够了解,导致了其产品不符合欧盟机械指令的要求。机械行业生产企业数量庞大,但基本上以中小型为主,存在着“多”、“小”、“散”、“乱”等特点,科研技术能力不高,对标准特别是外文标准研读能力更有所缺欠。
第三方检测机构良莠不齐,市场混乱。目前,国内外检测机构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在价格方面,差距也很大,同样单个产品,如千斤顶,检测费从几百、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企业面对纷杂的市场往往无所适从,出于经费原因考虑,大都选择报价低廉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或产品认证。该类检测机构不专业的检测或认证服务非但没有很好地为产品顺利进入欧盟市场做好保障,相反给企业被通报、产品退运或索赔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针对以上原因,为更好地应对新版机械指令助推机械出口企业发展,笔者建议:
企业要强化危机与责任意识。采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强化企业对新机械指令的认识,树立强烈的危机感。相关企业要紧绷这根弦,杜绝侥幸的心理。
要多引导企业加大对欧盟标准、安全技术法规等的学习力度。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引导企业加强学习,如采取举办座谈会形式邀请国内外专家讲解标准要点及其他法规注意事项等。另外,由于欧盟标准及技术法规等数量多且更新较快,企业单枪匹马很难招架,建议企业采用与行业协会相互联合并等形式抱团应对。
要规范第三方检测市场,提高检测机构服务质量。要严把检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把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机构拒之于市场门外;另外,要加大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力度,规范检测市场价格和操作流程等,并确保其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及其他相关要求。建议可以依靠政府支持,推动我国认证机构与欧盟认证机构的深化合作,使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产品的“国际通行证”,从而大大方便了企业。
要加大对出口企业的监督管理。企业应诚实经营,在积极做好自我申明和第三方检测认证的基础上,一定要保证实际出口产品符合欧盟相关要求。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其证书的有效性,同时严格核对出口大货与证书信息的符合性,对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欧盟新机械指令正式实施至今已一年有余,企业和相关部门做了很大努力,成果显著,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需多思考并采取多项措施,助力机械制造企业变挑战为机遇,寻求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