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组织匹配是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当中备受热议的一个概念,它属于个人-环境匹配中的一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概念。它同传统概念的不同在于,其强调了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单纯的从个人角度或在组织角度出发的概念,因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现在一般认为个人-组织匹配包括三个方面的匹配:第一种在于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简称为价值观匹配;第二种是个人需求与组织提供情况的匹配,如职级、薪酬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等,简称为需求-供给匹配;第三种是在员工的能力与组织要求的匹配,即员工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简称为需要-能力匹配。
已有的众多研究表明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匹配度越高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压力越小,离职倾向更小。因而,高的员工-组织匹配对于组织的绩效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当前的研究结果主要都集中于个人-组织匹配的积极影响方面,但也有学者认为,匹配度过高员工会导致组织过于保守或缺乏创新。因此有学者提出,在组织刚建立之初,高的匹配度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但当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面临发展停滞时,“不匹配”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给组织带来新的活力。也有学者认为,要保证一般员工与组织的“高匹配”,但要注意高层员工与组织的“相对不匹配”。
既然个人-组织匹配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将它用于实践呢?相对而言,个人-组织匹配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和培训工作中。这其实是两个步骤的工作,第一个步骤在于员工进入组织前的选拔,第二个步骤在于员工进入组织后的培养。一方面,在组织的招聘工作中,应注重挑选那些与组织在价值观、需求-供给和需要-能力上都匹配得比较好的员工;另外一方面,在员工进入组织后,组织应加强组织文化的熏陶,及时地关注和发现员工的需求并给予适当满足,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们的能力。通过这些工作以实现员工与组织更好的匹配进而使得组织更好地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匹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除了个人-组织匹配外,还有个人-岗位匹配、个人-主管匹配等,要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管理者们多角度地去看待并用于实践。
(作者单位: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