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盛情”未必“难却”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听到“盛情难却”这个词,“盛情难却”的本意是“深厚的情谊很难推辞。”对此,笔者认为,如果纯属亲戚、朋友间的私交,与工作无直接或间接联系尚可理解,若与工作挂起钩来,就另当别论了。

  首先是“盛情”该不该“却”,该“却”的一定要毫不留情地“却”。许多廉政典型人物经常遇到“盛情”掩盖下的“重金”行贿,他们不为所动,硬是凭着崇高的党性原则把“盛情”给“却”了回去;而一些贪婪者常常因贪恋“行贿者”的“盛情”而断送前程,甚至家破人亡。

  其次是面对“盛情”想不想“却”,只要想“却”,再难也能“却”。宋朝包拯六十大寿之际,为防他人送礼,专门安排儿子站在门前拒礼,岂料皇帝派大太监第一个来送礼,被拒后,太监题诗送上,“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公见后即和诗一首,“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只好带着礼品和包拯的诗回宫交差。此故事说明只要想“却”,再大的“盛情”也不“难却”。

  总而言之,对于行贿者的“盛情”,只要心不软,不怕软磨硬泡;只要心不贪,常思贪欲之害,就永远不会犯错误,那么,“盛情”也就并不“难却”了。

作者:李锋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