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
吴永宁(研究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消费者代表:沈昱
近些年来,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很重视,却不断遭受“打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人说起饮食就忧心忡忡。记者请到了两位专家和消费者代表一起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
主持人:近两年,“食品安全”几乎成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名词,但是,我发现包括吴永宁先生在内的不少专家都在不断地呼吁要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的概念。那么什么才是安全的食品呢?
吴永宁: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按照国际通行的、科学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当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此,国家所采取的保证食品对健康不构成危害的控制措施,这种措施是以可接受危险度为基础,基于危险性评估下的管理措施。
主持人:按照这种解释,即使是被称为安全的食品仍然存在风险吗?
吴永宁:消费者总是要求食品百分之百的安全,但是这种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所以,安全的标准实际上就是设立一个心理底线,一个可接受的风险度。从这个意义上讲,食品安全管理应该是一种风险性管理。
王伟: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也是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与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逐渐发现了一些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危险;我们现在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有可能未来还会发现它的危害性。
主持人: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吴永宁:可以这样理解。但是,我认为探讨近年来食品领域出现问题的原因时,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个是把食品安全问题与食品质量问题混淆,一个是把食品事件和食品事故混淆。产品假冒伪劣问题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是质量问题,是商业欺诈问题。另外,食品安全问题有轻有重,媒体报道的实际上是事件,事件可能会不断出现,但不一定能造成食品安全危害,其中能够构成事故的并不多。
沈昱:两位专家都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恐怕也不能说我们国家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和标准就一定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吧?
王伟:我们的法律法规的确需要根据形势发展而不断完善。
吴永宁:但是,我认为我国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根源并不在于法律法规不健全,而是生产者违规操作和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的问题。比如,我国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但就是有些生产者违规操作。另外,从政府监管来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力不够又想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管,结果出现监管不力的问题。二是为了部门经济利益,把精力放在了好监管、好收钱的企业,比如一家大型食品企业按照风险性评估来确定,它应该是安全的,不需要重点监管。但是,现实却是有五六个部门去监管。那些本来应该进行重点监管的对象比如街头食品、非工厂生产食品反而没有人愿意去管了。
沈昱: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政府、行业协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呢?
吴永宁:我认为,首先政府各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第一,食品安全首先是食品生产者自己的事情,它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政府不能拿国家利益为企业的行为买单。也就是说政府部门的管理应该到位,而不是越位。第三,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引导企业向诚信的方向发展。
王伟: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在国家质检总局等8个部委的支持下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号召和保证企业向社会承诺,按照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生产。
主持人:有人说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风险性管理,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呢?
吴永宁:目前,国际上的总体趋势是建立一个食品安全的国家监管体系,其中强调的是危险性评估和危险性管理分开。评估机构是对消费者、社会和食品生产者负责的独立机构,它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影响程度等进行评估,可以说危险性评估是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做的事情。基于这种评估,由政府来决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其间政府在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起到支点和沟通的桥梁的作用,平衡两者的利益。在这种框架下,还要增加食品安全有关信息的透明度,由利益相关人包括生产、消费者、媒体等不同利益集团共同组成一个公平的信息畅通的交流平台,在一个透明的框架下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等交流。
沈昱:那么消费者怎样才能购买到安全食品呢?
吴永宁:首先,消费者在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太担心,我国市场上供应的食品是安全的,我们有足够的保护水平。其次,我认为消费者应该多了解专业人士对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基于科学研究的看法,不要被一些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造成不必要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