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蔬菜出口关键在“鲜”,要保“鲜”,秘诀就是:速度至关重要。8月18日,300吨保鲜胡萝卜不到两分钟就收到了厦门检验检疫局的放行回执,顺利起运日本。
“高风险”的保鲜蔬菜为什么能实现快速核放呢?原因在于,厦门检验检疫局创造性地实现了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电子化变革,让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方便与快捷。
2005年9月,出口电子监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全面铺开。厦门检验检疫局作为试点,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多年来总体应用成效不明显。2010年3月,该局在深入了解国家质检总局E-CIQ建设总体构想的基础上做出决定——重新扛起推广大旗,在辖区内全面启动新一轮推广应用出口电子监管工作。
2010年6月26日,经过精心筹备,“厦门版”的出口电子监管模式开始运行。以保鲜蔬菜为例,由于安装了企业端软件,保鲜蔬菜生产过程的每一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管,检验检疫人员不仅详细了解每一批出口蔬菜的来源、用药情况、农药残留情况,而且把合格评定前推到生产过程中,企业产品在出口申报时已有了评定结论,自然大大提高了通关速度。
为了实行有效监管,厦门杏林检验检疫局还主动作为,推动企业实现出口电子监管系统与企业ERP系统的应用集成。知名台企正新橡胶每周有2000多个生产批出口,由于实现了出口电子监管系统与企业ERP系统的应用集成,企业每出口一批轮胎,它的生产情况、检测数据都同步导入电子监管系统,接受检验检疫人员的监督。这些真实的数据让检验检疫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企业在“报检放行”上也就更快了。
位于海沧区的松霖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花洒生产企业,每年出口的花洒1300多批次,“如果都要来回跑送检,就算平均三批跑一次,也要跑上400多次……”松霖集团行政部经理李丽英深有感触地说,电子监管把企业从繁琐的报检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是一类企业,且花洒的风险性较低,基本上都能做到“快速核放”。
一类企业不仅享有“放行”上的便利,而且还可以享受到24小时进行电子报检的便利。厦门TDK有限公司每个月都有六七百批产品需要报检,碰到急件,晚上也可以上传报检数据,而且通常两三分钟就收到放行回执了。
推行电子监管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真正实现对企业和产品的差异化管理。
电子监管让企业得到了实惠,然而,也有不满意的。不久前,漳州的一家日化用品生产企业就向厦门检验检疫局“投诉”,声称电子监管为其出口设置了障碍。经调查发现,这家企业过去一直都逃漏检,如今被电子监管这个“铁包公”给拦下来了。
“电子监管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要求检测十个项目,缺一个都不能放行。”厦门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有些一线人员认为电子监管系统让他增加了工作量,其实不是工作量增加,而是制约了他们偷工减料的可能。
点开出口电子监管系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怎样监管一目了然。“比如是否抽检、抽批率多少、检测什么项目、是否下厂、下厂次数、都不再由检验检疫人员说了算,而是由系统依据相应的规则自动判别,真正起到有效制约自由裁量权的作用。而主管处室只要打开电脑,随时都可以了解到分支机构对每一批货物监管的情况、内容和结果。”厦门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为了这一轮出口电子监管系统的推广,厦门检验检疫局5个业务主管部门,8个分支机构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将大量由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弹性条款,细化为具体细则,裁量依据由弹性变为刚性,由系统自动做出科学评定,这就解决了不同机构对执行尺度的理解和掌握不一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