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宽严相济话监管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建设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质检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认真研究如何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模式,是检验检疫部门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课题。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一句话:“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他认为,仅有威与严是不够的,还需要施之以教,施之于恩。他的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宽严相济。宽严相济,就是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以济严,严以济宽;宽严有度,宽严审时。简单地说,就是“宽”和“严”的对立统一,两者通过“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笔者认为,在质检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宽严相济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寓把关于服务之中”,当宽则宽。

  何谓“宽”?何谓“严”?笔者认为,“宽”不是疏于管,不是不管,更不是放任甚至放纵,而是一种有效地管,是一种“无为”中的“有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宽”是为了“严”,是为了更好地“严”,是“严”之所以严的基础和保证。

  当前,社会正在飞速变革,法律法规和各种制度措施日趋完善,应该说,“严”是有据可依,有迹可遁。那么“宽”呢,该如何宽?根据检验检疫工作的实际,笔者觉得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服务,施之以“宽”。

  一是在宣传培训方面。应广泛收集国外标准、法律法规及有关信息,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法律法规宣传会,建立网络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及时向企业通报有关情况,让企业全面地及时地了解国际市场的最新形势和最新要求,及早做好准备。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企业按新标准、新要求不断进行自我对照和检查,使企业自觉增强诚信意识和产品质量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在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方面。检验检疫机构应按照分类管理、诚信管理、全过程管理等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将发现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在管理和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督促企业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高新产品研发,不断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是在提高通关速度方面。检验检疫机构应建立企业的详细信息档案,根据企业的情况,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诚信度高的一、二类企业及其产品,优先实施“绿色通道”制度,最大幅度地降低检验周期,减少抽检批次,加快产品通关放行速度,促进企业产品出口。

  四是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尽快搜集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并向企业进行宣传,帮助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制定相关措施,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要求,使企业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严格按制度按法规办事,当严必严。

  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要实现公平公正,我们必须做到“执法制度要完善、执法行为要规范、执法监督要到位、检企关系要和谐”。

  一是要完善制度。在国家宪法和国家质检总局各项规章制度的框架下,各检验检疫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各类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方案、标准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统一监管要求,保证检验检疫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要督察监管。为提高检验检疫监管工作质量,必须加强专项督察,对各项工作档案、企业诚信档案以及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记录等内容进行重点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验证,必要时到企业进行现场验证,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三是要执法必严。必须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对严重违法乱纪的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缜密谨慎,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教育、震慑、惩罚和引导的功效,真正做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充分体现出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从而树立检验检疫部门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

  做好动态调控,“宽”与“严”有机结合。

  “宽”与“严”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颇。检验检疫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很强,但同时又要有灵活性。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其关键就是要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严要有度,宽要有节,宽严相济”。

  一是要建立动态分类机制。应根据企业日常监管实际,对企业进行分类,实行动态管理。对首次出口或者质量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实施严格管理,对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实施定期监管,对诚信企业实施诚信管理。当然,这种分类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的风险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二是要实施跟踪验证措施。国家新出台的一些新的管理措施,许多企业对此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因此,要本着“实事求是”和“以企业为本”的原则,允许企业对照管理办法进行整改,经跟踪验证后再确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就是给企业一个可以不断完善的机会。

  三是要进行风险分析。在实施分类监管等措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分析管理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步骤、关键监管对象和关键监管区域,把有限的执法资源、技术资源用在关键环节上。

作者:李西峰 薛冰 王玲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