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瑟娜·波基奥妮是一位美国自由撰稿人,她在去年底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年不买中国产品”(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的专栏文章,讲述了她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不购买中国制造产品(Made in China)的日子。

  波基奥妮在专栏中声明,她并非是对中国产品有什么敌意,或者是希望自己不买中国产品的“壮举”可以从中国拿回一些工作机会,她只是想体会没有中国产品会是怎样的生活,她也想看看自己可以坚持多长时间不买中国产品。

  在去年年初开始“一年不买Made in China”后不久,波基奥妮4岁的儿子穿破了网球鞋。原本波基奥妮可以轻松地为儿子买一双10美元的中国产网球鞋,但如今却不得不花60美元为儿子买一双意大利产的球鞋。几个星期后,波基奥妮又非常心疼地花同样的价钱为女儿买了一双美国得克萨斯州产的鞋子。

  接着,波基奥妮的丈夫要过生日,根本就买不到非中国产的生日蜡烛。波基奥妮还发现,如今美国几乎所有的节日完全是由Made in China打扮,因为节日的装饰和礼物大多是来自中国的产品。为了不给孩子们中国制造的礼物,波基奥妮的丈夫不得不自制礼品。更有意思的是,波基奥妮感叹,以爱国著称的美国人,在其车后备厢上的美国国旗也需要中国制造的磁铁才能吸住。

  在一年不买中国产品后,波基奥妮有些无可奈何地告诉她的美国读者,如今仍然可以过没有“Made in China”的日子,但那样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越来越费钱。最后,波基奥妮坦然承认,十年后,她可能根本就没有勇气尝试“一年不买Made in China”的日子。

  波基奥妮的这篇专栏文章发表后,立即成为当天Yahoo评论栏目中最流行的专栏。可见,波基奥妮的经历触及了众多美国人的神经,他们也许也清点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多大程度上依赖于“Made in China”。许多美国人也许会非常钦佩波基奥妮居然有如此的勇气坚持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事实上,许多中下收入的美国人现在也不敢参与这类不买中国产品的运动,因为他们如今就不能过没有“Made in China”的日子。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喊“中国抢了美国工人饭碗”的政客没有政治市场的根本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下结论,如今美国大众的生活已经离不开“Made in China”?答案是肯定的,可这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中国人是不是也已经离不开“美国制造”(Made in USA)?

  我其实不主张任何团体形式的购买抵制运动,因为那是愚蠢和不理智的行为,但我的确希望有中国的家庭也能像波基奥妮一样尝试一下“一年没有Made in USA”的日子,这并非是为了抵制美国产品,只是看看中国人能不能过“一年没有Made in USA”的日子。

  以我看来,中国的家庭并非是不能过“一年没有Made in USA”的日子,但也会遇到波基奥妮相似的艰难,尤其是对于中国城市居民来说,没有Made in USA就意味着要过没有电脑(微软的视窗平台)、没有互联网(美国的浏览器软件)、没有姚明(NBA)、没有好莱坞大片、没有麦当劳快餐,没有耐克等许多的美国品牌的日子,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不便。

  毋庸置疑,过去几十年开放的全球经济让中美两国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可谁对另一方的依赖更大呢?这其实是一个“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问题。很明显,美国人家里的中国产品远远超过美国产品,而在中国人的家里,仍然是中国产品更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更大?

  如果从有形的产品以及现实的状况来讲,按波基奥妮的话,美国家庭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中国产品,但在无形之中并从长远来看,美国产品却可能让中国人有更深和更长久的依赖,因为美国向中国输出的是理念、文化,以及生活时尚。

  当今,有这样一个理念,无形的优于有形的,长远的胜过短期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国那些有远见的智库并没有对中国产品的“入侵”表示出多少忧虑,并相信随着中国人消费水平提高,中美贸易的差额能够缩小,美国大众也没有义愤填膺地积极参与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去抗议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

  同样的,中国的一些国学大师们也没有必要担心中国传统文化会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荡然无存。相反的是,中国完全可以从用最短时间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那里学习强国之道,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是要建立和实行民主、发达、和谐、平等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国家自身传统文化阻碍以上理念的建立和实践,即便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传统文化本来就需要改革。西方的宗教改革使西方开始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时代,并为西方科技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当今中国在文化、理念和体制上也应该需要类似的改革,这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世界的发展将有无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袁晓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01月0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