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领导同志日前在制度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说:“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从一定意义上说,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后果更严重。”此言切中要害,值得深思。
当前,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的重视制度的制定,但缺乏保证制度落实的相关措施;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制度打折扣,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变通”。凡此种种,导致制度刚性钝化、功能软化、权威弱化。群众对此感叹:“有些制度看起来像老虎,但却缺少锋利的牙齿和利爪。”显然,制度一旦失去严格的执行力,就如同老虎没有了牙齿和利爪,让人没有了敬畏感。
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办法很多,最重要的是要讲认真。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地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落实到执行制度上,就是无论对己对人,都要严肃认真地遵守制度,毫不含糊。执行制度只要认真了,就能让制度生出“锐利的牙齿”,决不讲“宽容”,决不允许“下不为例”。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还应该健全和完善履职尽责的工作机制。有这样一个“冷幽默”:一家三口住进了新房,妻子见丈夫和儿子不讲卫生,就在家里写了一条标语,“讲究卫生,人人有责”。儿子放学回家,见了标语,拿起笔把标语改为“讲究卫生,大人有责”。第二天,丈夫见了,把标语改成“讲究卫生,太太有责”。太太见后,一气之下,也将“太太”两个字下边的点涂掉,在上方加了一点,变成了“讲究卫生,犬犬有责”——让他们家的两只狗负责了。我们讲的履职尽责工作机制,绝不能像这样让人有空子可钻,而要真正明确落实制度的责任主体,明确由谁来抓、具体工作要求和时限、检查标准等要素,确保不留死角、不挂空挡、不搞“软指标”。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还要加强监督检查。要深入实际细查,排除干扰真查,对查出的问题要严肃批评,责令整改;对因工作过失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损害的,还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和惩处。这样坚持下去,执行力才能切实体现,继而日渐增强,让人产生对落实制度不敢敷衍、不敢懈怠的敬畏心和责任感。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除带头遵守制度、接受监督外,还要组织人员认真制定和完善提高执行力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操作措施,切实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同时加强督促检查,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查处“不抓落实的人”,确保政令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