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取消,壁垒仍在。用此形容2005年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现状再合适不过,但2006年,借助与俄罗斯的合作,中国纺织品出口难题可望得到缓解。
记者近日从俄罗斯轻工业局获悉,俄轻工业部和中国商务部近期将就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问题作深入探讨,具体研究中国纺织品使用俄罗斯配额出口的可行性。
据俄轻工业局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总是不够用,而俄罗斯的又根本用不完。因此,两国主管部门有意就这一问题磋商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样,既可解决一直令中国政府头痛的纺织品配额问题,又能弥补长久以来俄罗斯纺织品市场的严重不足。
俄纺织业无力出口
俄罗斯拥有巨大的纺织产品消费市场,其购买力相当于几个东欧国家。但是,由于前苏联时期只重视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发展,造成俄国内轻工业发展的长期落后,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纺织服装业急剧衰败,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20%左右。俄纺织业生产相对落后,纺织品产量由于受到技术、设备、原料、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呈现下降趋势。市场缺口很大,进口市场的潜力巨大。
由于社会变革和俄政府的忽视,俄纺织企业大都出现财务困难,无力购买原料及发放工资。特别是俄市场开放后,受进口产品直接冲击,致使许多企业关门大吉。直到1999年,俄90%的纺织企业还在从事来料加工。
俄业内人士认为,俄本国企业生产的轻纺制品只能保障需求的20%左右,其余80%都要依靠进口。
伊万诺沃州一直是俄罗斯的纺织基地,2004年,俄共生产22.52亿米棉织布,进口布料1.07亿米。其中在伊万诺沃州就生产了15.86亿米。虽然伊万诺沃州的纺织品产量占俄罗斯总产量的70%以上,但其份额却仅占俄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1%。
伊万诺沃州经济发展和贸易局局长索科夫指着该州《近年纺织工业发展状况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对记者解释说,“从2004年开始,俄罗斯纺织原料的进口份额明显增大,总共进口棉纤维 312012 吨和46210 吨含棉产品。由于俄罗斯不产棉花,俄棉织布领域原料来源100%依靠进口。2004年,从拉托维亚进口棉花纤维占俄市场所需原料总数的40%,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份额为19%,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份额为14%,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份额为11%。”
据俄国家统计局和俄海关总署公布的资料显示,1999年,俄罗斯出口棉织布产品为国内纺织品总产量的24.14%;2002年为总产量的19.66%;2004年则下降到15.4%。出口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棉织布总价值为11451801美元,从德国进口10703730美元,从拉托维亚进口6060882美元。进口总额为 51627296 美元。
中俄商议互补
11月14日,俄伊万诺沃州副州长雅加法罗夫和俄联邦伊万诺沃州政府对华合作交流事务全权代表刘新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州作为俄罗斯纺织工业基地的发展状况,记者随着他们的指引参观了几家该州的纺织企业。
在谈到中俄纺织企业和纺织产品的合作前景时,雅加法罗夫充满信心地说:“中国和俄罗斯在纺织品贸易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相信两国在互惠互利的大前提下,纺织品这一领域的合作必将大有可为。”
“纺织业是中国低端产品的支柱产业,直接就业人口就达1900万。在欧洲出现中国纺织品压港风波之前,遭到欧美配额限制的中国纺织企业已举步维艰。尽管目前中国与欧、美等国基本上就纺织品配额问题达成了协议,但正如一些媒体所说,这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一次市场过度、非正常竞争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波及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损害市场的健康发展。”刘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脸凝重地表示。
他认为,如果中国国内的企业再不注重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上下工夫,而一味地通过急速扩张和压价竞标的恶意竞争,增加国内企业的内耗,产业利润与发展空间将愈来愈小,最后损害的将是中国企业的自身利益。”
刘新告诉记者:“中俄双方政府正合力为两国的纺织工业企业搭造一个合作平台,营造一个适宜的氛围。今年夏天,经过两国政府牵线,伊万诺沃州政府已经表示了与中国浙江、江苏两省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合作的强烈愿望,有关细节目前正在进一步商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