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上海召开。在2009年,标委会的工作卓有成效,共完成了11项新标准的制定和4项标准的修订工作。
鉴于行业发展的需要,标委会在2008年年会上提出了“三年滚动计划”,要在业内开展大量的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09年是标委会“三年滚动计划”启动实施的首年,共有15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这一年里完成。在2009年年会上,上述15项标准被提交于大会审议。这15项标准包括5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涉及缝纫机术语、计算机控制系统、零部件、刺绣机等多个领域。经过投票表决,15项标准全部获得通过。
标委会在2009年年会上还提出了2010年的工作设想。根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标委会加强和深化了刺绣机、服装机械、零部件等专业标准化工作。标委会计划在2010年开展19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显然,缝制设备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这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行业标准是产品的技术立法,是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基本依据。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商品生产并规范市场。因此,制定标准是规范市场和满足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条件。多年来,缝制设备市场的无序竞争令人深恶痛绝。在谈到如何规范行业市场的时候,大家都呼吁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提高行业门槛,这个“机制”和“门槛”就是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入市准则。任何行业,只有制定标准并按标准进行认证,才能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
行业标准在制定阶段应充分体现消费者的需求,并与科技发展水平相辅相成。制定标准时,对产品的每一项功能指标都应反复推敲,并具有相应的、科学的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指示,目前在加速标准编制的同时要注意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行业标准制定后,不能束之高阁,应以此为依据,加强对市场的监控,使生产商能自觉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材料采购。任何事物的推广,单靠自觉性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标准也不例外,所以从行业标准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大力推进对产品的认证,对产品达标和质量稳定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缝制设备行业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另外,大批标准虽已发布实施,但由于监管措施不力,标准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就是规矩。缺乏完善的标准,对整个行业来讲就缺乏了方向。没有标准,很容易使一个行业走向散、乱,最终可能会导致这个行业被淘汰。
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是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实现强国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