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物联网标准制定急需整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国家战略确立后,物联网外延大大扩大了,物联网标准博弈也开始加剧。

  物联网标准一时间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热点,3月上旬,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9人工作小组前往英国伦敦参加了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工作组(WGSN)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角逐相应国际标准。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会议上,我国代表团在现场作了有关传感网络中间件的报告,反响良好,在传感网此领域我国或有望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角逐国际标准

  WGSN于去年10月在以色列成立,前身为传感网国际标准研究组(SGS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下直属的第七工作组。在WGSN大会上,各国代表就相关技术提出制定标准的建议,并将自己国家的标准提交到国际标准接受投票,同时对相关国家提交的标准进行投票。

  因此,国际标准的产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由于刚刚成立不久,到目前为止,WGSN确立的国际标准还非常少。

  此次会议上,我国代表团就传感网中间件等内容作出报告,获得了与会单位的良好反响。据邢涛介绍,中间件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统一的中间件平台将有利于传感网后期应用的开发,因为其可以将不同的网络条件屏蔽掉,使得大家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

  目前,我国在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具有一定话语权,报告受WGSN重视。因为,此前SGSN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提交报告时,采用了大量我国研究机构为主体提交的研究成果,如传感器标准化网络的一些顶层设计,包括参考模型、系统架构等。

  因此,我国有可能会成为有关中间件标准的主导者。邢涛表示,如果该标准由我国来主导,届时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将同步进行。一旦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也将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拉动整个产业链前进。

  “自主知识产权非常重要,但更应成为国际性的标准,从技术上讲只有得到国际性认可,才能为整个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铺平道路,行业才能发展,而不至于成为孤岛。”一位传感网领域专家对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除传感网中间件有关内容外,我国代表团还就传感网名词、术语等的使用,提议制定相应标准。“名词、术语众说纷纭,有了统一称呼,在技术攻关时就可以做统一的参照。”邢涛说,名词、术语标准立项后,我国可能会负责此项工作,。

  事实上,作为成立后第一次会议,本次会议讨论的议程较少,内容包括:传感器网络的参考架构、智能电网标准等有关内容。

  其中,由美国等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标准,在投票时获得通过。因为智能电网标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且属于跨领域的标准,国际上其他标准工作组对此标准的通过,意见很大。

  邢涛对记者表示,此标准的通过对我国产业链的发展不会构成多少影响。

  此外,此次会议讨论的传感器网络的参考架构的标准此前是由韩国提出,因为标准制定进程较慢,之前由其他国际标准工作组转到了WGSN下,目前我国是此项标准的编辑。

  国内标准进程快

  相比WGSN国际标准的制定进程,我国标准的立项较快。

  此前,我国在传感网标准工作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9月11日,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目前,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在开展六项传感网标准制定工作,分别是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协同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交互、标识、安全和接口。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及中兴、华为等电信设备商已参与到此六项标准的相应制定工作。

  此外,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了“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和“面向大型建筑节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两项行业应用规范标准的立项。此两项标准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于2009年共同起草。

  按照相关标准的正常制定周期,以上标准最迟将在两年内出台。

  “压力还是非常大,我们正在不断地加快标准出台的进程。”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家物联网战略出台,使得传感网标准的工作“时不我待”。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人士此前曾表示,如果将广义的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信息处理层三层,从技术角度来讲传感网可以精准定义和攻关,且相比传输网络、信息处理两个层面而言,有着较多需要攻关的内容,因此我国对物联网标准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了传感网标准之上。

  目前,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的主要工作是从技术支撑的角度推动串口、服务、架构、协议、安全、标识等范畴的标准化工作,并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试、认证和开发系统。

  虽然只是技术标准的推动和制定组织,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从去年一经成立就备受关注。记者在多次采访过程中接触到的很多业内专家,对没有成为标准工作组成员十分沮丧。而在此过程中,标准背后所涉及的各学界和产业界集团,乃至城市纷纷行动起来。

  标准需要整合

  目前,物联网概念的风行已使得人们对物联网的关注超过了纯粹的技术领域。可以说,在物联网领域是否具有话语权,将关系到各地产业集群在未来的竞争力。从北京到上海,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南京,包括无锡,物联网已成为各地的城市名片,各地很多联盟、推进组织也相继成立。同时,很多组织开始研究并制定广义上与物联网有关的标准。

  这些标准研究范围涉及传感器、RFID、手机、红外感应器、PC、摄像头、电子望远镜、GPS等各种各样的终端,而且不仅仅局限于传感器网络,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网络。

  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标准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一位资深业内专家表示。

  因为物联网概念越来越宽泛,介入者越来越多,而不同标准研究机构都开始纷纷制定相关标准。那么,标准之间最后势必会形成冲突和碰撞,乃至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现在处处都在搞‘物联网’,大量重复性工作,浪费了人力、物力,急需国家作出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同时实现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和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寻求规模经济,在感知、传输和应用上构成新的物联网的生态链。”

  而另一位专家在谈到现在纷繁的物联网标准时,则以此前业界闻名的CMMB与TMMB之争作比喻。

  事实上,今年两会期间,通信信息产业界的众多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都与物联网有关,并聚焦在了标准制定之上。例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移动公司总经理简勤建议,尽快确定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统一制式和接口,使我国早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体系。

  为了协调不同单位之间的标准制定工作,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以及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倡导、发起成立了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

  该联合工作组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担任,常务副组长由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担任。

  张琪表示,物联网涉及面广、影响大,从感知层、网络层到应用层,可谓无所不在。在物联网领域,标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成立或正在筹备成立相关标准工作组,但各工作组专注于本领域,标准制定过程均独立开展,急需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但据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联合工作组既不是制定标准的实体单位,也没有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力,对不同单位制定的标准的协调能力十分有限。

作者:杨志杰 来源:通信产业网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3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