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与“十二分”
人们平时总是以“十分”为标准,如十分满意,十分高兴。为了增强表达的意思,还有时加两分,如十二分地努力,十二分地感谢等。但是,许多时候,不仅不宜加两分,甚至还要减两分,八分更好。尼采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吃饭八分饱,欠二分,不仅下一顿吃饭香甜,而且胃不胀,血糖、血脂不高。市场上某种商品轻度地脱销反而会激起人们的购买欲。高级干部放下架子与平民交谈,可能更会受到敬佩。伟人的伟大,恰好表现在对普通之人的态度上。在延安中央住地展览馆里,参观的人们在毛泽东为牺牲的战士抬棺的照片面前肃然起敬。老子有句名言:“将飞者翼伏,将嗜者爪缩,将文者且朴。”
过于满足,过于纯粹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摆在孩子面前的食物过多,反而使他挑食厌食,营养不良;衣服过多,反而不知道穿哪一件了;藏书万卷,也许就不急于去读了;睡眠太过,反而昏昏沉沉,越睡越懒。一个人如果样样都得到十二分,那进取心反而缺失了。要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不是让他受到挫折,而是过度地满足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过度地满足不仅不会使人珍惜,而且会令人生厌。
事物总是“相反者相成”,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计量”——欠着点!
不要鱼,要钓鱼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聚精会神地看他钓鱼。老人钓鱼有道,一会儿就钓了满篓。老人见小孩很可爱,那么认真地学习钓鱼的技术,就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拒绝了。老人奇怪地问:“为何拒绝?”小孩答道:“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和钓鱼的技巧,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在经营的道路上,许多人就是要鱼,不要鱼竿,一味地想赚快钱,也就是平时说的“捞一把”。想赚钱没有错,问题是怎样去赚。有两种赚钱的思路:一是经营一个项目,当做一项事业来干,这就使赚钱纳入了一种长效机制;另一种是抓快钱,这样赚的钱,即使是合法的,也没有多大意义。前者不仅可以赚钱,而且也在赚钱过程中培养了人才,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经营,收益是综合的。而后者就是干巴巴地赚钱,而且这钱又是有限的、一次性的。
在家庭教育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父母教孩子,只教知识,不教方法;只督促学习,不培养学习能力。学校也是这样一种思路。这样的思路,只“计量”鱼的多少,没有看到鱼竿的作用,还不如那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