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天时地利人和。其实说的就是把各种有利条件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既千载难逢,又转瞬即逝。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可能在一夜之间变的街知巷闻,一飞冲天。反之,如果没有把握好那个原本属于你的机会,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也无疑是最大的遗憾了。尤其对于那些尚未成为名牌的品牌而言,机会更是比一切都重要。
在刚刚闭幕的雅典奥运会上,我们除了见证着一个动作、一厘米所带来的胜利与失败的差距外,也在见证着这个四年一次的机会对于企业,对于品牌的神奇效力。
两毫米赢得世界
在雅典奥运会的赛艇比赛中,惟一的赛艇指定生产企业来自中国杭州的飞鹰船艇公司。这家企业在国内尚未知名,但却因为此次扬威奥运而为自己赢得了整个世界的尊重。
之所以飞鹰船艇公司生产的“无敌”牌赛艇能赢得奥运会的定单,关键就是两毫米,即该企业生产的赛艇比国际赛艇协会要求的标准要高两毫米。请不要小看这两毫米,这是企业为了树立品牌从国外重金聘请了前国际赛艇联合会(FISA)器材委员会主席做技术总监,经过几年潜心研制的结果,这是企业冒着巨大的风险改造生产线,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收获的结果。
尽管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招标中飞鹰失利了,但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却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虽然同场竞技的还有欧洲等国的著名生产企业,但是,飞鹰就是靠着这来之不易的两毫米的优势牢牢地抓住了这张定单。据介绍,这笔定单只有30多万美元,算不上一个大项目,但是,能够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上展示自己的产品,无疑是为自己的“无敌”品牌做了最好的广告。
据悉,飞鹰船艇公司正在努力争取获得2008年奥运会赛艇项目器材供应商的资格。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在雅典的胜利给他们带来了信心。他们感觉到自己对技术的追求得到了回报,他们还将继续研发更快更好的赛艇。目前,他们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赛艇,估计明年即可投入大批量生产。
20万元赢得500万元
20万元对于大企业来说,大概只是一个广告的制作费而已。而对于上海茂丰制旗厂来说,却着实不是笔小数目。而且,这笔钱花出去,还很可能颗粒无收。但是,茂丰还是把钱掏了出来。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旗帜工程被希腊的一家制旗企业获得,2003年2月,这家企业就来到中国,想寻找一个合作伙伴。茂丰并非什么知名企业,但是因为企业自己花钱做了个英文网站,于是幸运地被选中了。那家希腊企业参观了茂丰之后,便要求他们先做出一批样旗来。这些样旗的要求很高,按照茂丰当时的设备水平可能无法完成。要做出合格的样旗,就必须要换设备,换工艺。当时人家就留下了15000美元的订金,而茂丰只是当时接受考验的数家企业之一,鹿死谁手还很难判断。
茂丰没有犹豫,他们自己投入了20万元,改造了设备,按时交了样旗。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之后,茂丰得到了这笔500万元的大定单。值得一提的是,茂丰在竞争对手中并非是靠低价取胜,而是靠着自己的技术得到了认可。
我们在雅典看到的各类装饰用旗都来自茂丰,这不仅给企业和品牌带来了知名度,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目前,已经有好几项欧洲赛事把制旗的定单交到了茂丰的手中。这个只有300人的小厂眼下正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没有我们做的英文网站,没有这次奥运会业务,大概也没什么人知道我们。”茂丰的老总颇有感触地说,“有时候,如果不抓住机会,那就永远地错过了。”
1000万元换来的是叹气
山东红领集团是本次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专用礼服的制造商,也是2004雅典奥运会中奥委会的合作伙伴。官方透露的消息是,为了这个名称,红领花了1000万元人民币。国内著名的体育服装生产企业李宁集团也和红领站在一起。
但是,同样花出去了1000万元,李宁和红领却遭遇了不同的待遇。李宁为中国代表团提供的领奖服随着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而被国人所熟悉。在李宁公司专卖店里,奥运会的宣传海报到处都是,领奖服更是被卖到了1000多元一套。据李宁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在奥运会期间,李宁公司的销售额有望增长10%。
而对于红领来说,这1000万元则显得颇不划算。除了在自己的产品上增加了一个“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的标签之外,红领似乎没有借此宣传自己的想法。据红领负责人表示,自从他们成为奥委会的合作伙伴之后,除了参加一些新闻发布会之外,企业自身几乎没有什么针对奥运会的宣传动作。看着李宁赚了钱又赚眼球,红领才发现自己实在是太遗憾了。
“我们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确实是太可惜了。我们的问题在于没有经验,没有相应的推广计划。”
为品牌抓住每个机会
试想,如果飞鹰没有那种争当世界一流的精神,没有创造出那两毫米的信心和实力,雅典的机会可能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无法抓住。
再试想,如果茂丰因为自己企业规模小而放弃建立自己的英文网站,如果因为风险太大而不去投入20万元资金改进设备,这500万元的定单也不会落在他们手上,更不用说后来的那些机会了。
同样,如果红领能够借助自己用1000万元换来的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那也许今天他们的总经理就不会如此懊恼了。
机会只有一次,至少是在一个阶段只有一次。要抓住它,就必须要为此做好准备。这种准备就如同那些成功的运动员一样,练上10年,只为了场上的那几分钟。要真正作好准备,就必须要树立自己的信心,不要因为自己今天不够实力就不去追求,不去梦想,而是要朝着那个最高的目标一步步地去走。就像跆拳道奥运会冠军说的那样,“来比赛,我就是朝着第一来的,如果为了得第二,那就不要来了!”
当机会真正来到你面前的时候,如何抓住并利用好它更是一门学问。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积累都用上,要敢于冒险,要勇于承担管理风险。要把机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自己多年的努力,才不浪费这难得的机会。
一个品牌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素,但机会必不可少。如何抓住机会,应该是中国企业学习的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