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四川工业经济的战略支撑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地处西部的四川,名牌战略起步工作较早,特别是1995年~2005年10年间,四川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不仅涌现出了一批名牌产品,而且还加快了全省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并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名牌已成为引领四川省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

目前,四川省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7个、四川名牌产品378个,居西部各省之首,名牌经济略具雏形,名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壮大了经济总量。2004年四川名牌产品实现工业增加值575.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37.21%,名牌对工业的贡献率达27%;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四川省名牌产品辐射医药化工、机械冶金、食品饮料、交通通讯等28个行业,名牌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日趋优化,集中发展的四大优势产业名牌数量占到65%以上;三是培育了产业集群。以名牌为载体的大企业、大集团激增,全省有196个名牌产品所属企业年产值过亿元,培育了长虹、五粮液、攀钢、地奥等一批名牌优势企业,产业龙头基本形成;四是提升了竞争实力。全省名牌产品企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标准、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2004年名牌产品出品创汇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9.8%,并涌现出精品钢材、通信光缆、DVD视频光盘等一批高新产品,发展势头看好。

四川省名牌经济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难以适应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激烈挑战。主要表现为:

名牌总量不足。目前四川省中国名牌数仅占全国的1.8%,为广东的1/10,山东的1/14,各类名牌产品企业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8%,企业总数的0.42%,在全省17583家食品企业中仅有3个中国名牌产品,名牌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名牌企业规模偏小。85%左右的名牌产品企业年产值不足5000万元,2003年仅有9户企业进入全国500强,无1户企业进入全国100强,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式企业和具有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川省现有名牌产品资源粗加工多,精深开发少,主要集中在食品、化工、机械、冶金等产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全省名牌产品企业惯性传统发展模式居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少,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产业空心化问题十分突出,发展壮大困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名牌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重眼前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现象较为普遍,绝大部分地方对名牌工作认识不够,措施不力,上热下冷现象突出,全省仅有成都、绵阳、德阳、乐山、资阳、南充、遂宁等7个市政府兑现落实了名牌奖励制度;名牌产品侵权屡屡发生,市场环境亟待净化。

那么,四川省如何实现名牌经济新的突破呢?

针对四川省“三高一强”(即高校多、科研机构多、军工企业多、技术研发能力强)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并在高新技术、优势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优势”产业方面形成了一批规模优势企业,加之引进的因特尔、摩托罗拉等世界知名企业,四川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名牌经济:

一是整体联动,优化名牌成长环境;二是坚持以质取胜,夯实名牌发展基础;三是努力自主创新,提升名牌竞争实力。同时,四川省名牌经济应坚持以三动,即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联动来塑环境,以三抓,即抓规模夯基础、抓创新强内核、抓管理增活力来壮实力,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努力推动名牌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为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作者:韩儒理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