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最近一段时期,有个字的“出镜率”特别高,它便是“脆”。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这个“嘎巴嘎巴”的声音格外扎耳朵,他们都希望能绕着走——然而,路上泥泞可以绕过去,产品质量却绕不过去。
最先闯入公众视线的是“楼脆脆”。 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发生整体倒塌事故,并迅速成为沪上著名的“旅游景点”。不少上海市民和老外纷纷前往“参观”,纷纷以揶揄的口吻形容眼前的情景。“都说这是世界第九大建筑奇迹!”而“楼脆脆”的说法也在网民中流传。事情还没完,“脆”就像传染病,由普通商品房波及到豪宅。近日,义乌市区丹桂苑业主们的心比天气还冷。他们斥资几百万元购买的高档住宅,不断曝出质量问题。有细心业主发现,建筑商竟然将毛竹充作钢筋使用。这不是草菅人命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自行车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就是这个大众产品,被一些网民称为“车脆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公布的自行车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沪地产销的自行车质量不容乐观,合格率仅64.7%。主要不合格项目有:把立管弯曲试验、前叉疲劳试验、把横管和把立管组合件的疲劳试验、反射器的安装等4项。一旦发生碰撞,这种车肯定会拧成“麻花”。那么,骑车人的安全该由谁来保障?
甚至汽车也“脆”了——今年车市卖到“井喷”,可新车质量却在下降。汽车质量监测专家称,从年初开始,新车的投诉比例急剧上升,如今已达到总投诉的六成以上。于先生花7万多元买了一款自主品牌的汽车,开了不到一年就出现故障。他投诉说:“有一天,我朋友从左侧后车门下车时,车门内侧的塑料把手突然断了。尽管怀疑是质量问题,还是自己出钱换了新把手。不料几个月之后,另一扇车门上的把手又断了。这次是驾驶座一侧的前车门。”于先生尴尬地说,由于等待厂家答复,前车门一直没换把手,每次关车门之前先得把车窗摇下,然后伸出手贴住车门外壁使劲往里拽。这样做既麻烦又不安全,可实在没有其他妙计。
对楼市频频暴露的“脆骨病”,“权威大夫”作出诊断:目前市场中住宅质量问题颇多,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相关部门目前对住宅质量验收采用的是竣工验收备案制和一定比例的现场抽验制,备案制只是形式审查,开发商备足材料即可,抽验制导致绝大多数住宅被排除在监管之外。而开发商、施工方、监理方等五方责任主体在住宅质量验收中扮演的是“生产与卖家”角色,且施工方、监理方等都受雇于开发商,实际是“五位一体”,属于自我监管,一旦责任心差,漏洞难免,质量堪忧。形象地说,这种情形就像“左手管右手”。依笔者看,其他产品质量动辄发“脆”的原因,或许亦可从中找出相似答案吧。最近北京一位验房师在检查一套房子时,居然查出129个毛病,写满了4页A4纸。假如一个人身患这么多“疾病”,恐怕早见阎王去了,可这种浑身是“病”的房子却还在卖!
有消息称,辽宁省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全省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第三季度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占到了投诉总量的72.06%,远远超出了其他类别的投诉。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且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依然较“脆”。“脆”这个字很能打动神经,因为除了“嘎巴脆”的膨化食品,没有一家企业希望自己的产品和这个字联系到一起。地球人都知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前途就要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