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林业资源优势突出,拥有丰富的果蔬特色产品,做好农产品认证是促进新疆“四大基地”建设和实现农牧民增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把新疆果蔬打造成世界和中亚的“菜篮子”和“果盘子”,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将认证的触角延伸到天山南北的田间地头、草原绿洲,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使新疆大地焕发出一派蓬勃生机。
一颗价值1600元的红枣
“红枣王起价6000元,每次加价500元,拍卖现在开始。”拍卖师的话音刚落,马上有人举起了牌子,“1号出价6500元。”旁边的人不甘示弱,举牌加价“3号7000元。还有谁加价?好,2号8000元。”
在今年10月18日的泽普第二届红枣节暨金湖杨文化节上,现场拍卖红枣王成了众人瞩目的一大亮点。随着价格越喊越高,围观的来宾、群众、游客不时发出惊呼,最后,最大的红枣王以一颗1600元、一盘10颗总价16000元成交。2号红枣王以一颗1000元,一盘10000元成交,3号红枣王以一颗900元、一盘9000元成交。
红枣王拍卖后,泽普县凡是直径在4厘米以上、长度在6厘米以上的红枣也都有了好归宿,以每颗4元的价格成交,现场一共有6000颗这样的特级红枣被买家买走,当场拿到现金的农民高兴地来不及下台就开始数起了钞票。一位刚刚逛过红枣园,吃过大红枣的女士感慨说:“我以为我吃的红枣算大的了,跟吃法式小面包似的,可跟这些红枣一比,就不算啥了。”
这次拍卖会上,产自布依鲁克乡的一颗重66克的枣王,以10颗16000元的价格被晋泽枣业有限公司拍得。该公司总经理李建民介绍,为产品了企业顺应市场发展,晋泽枣业积极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申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为畅销国际市场更加奠定了基础。对于高价买回的红枣王,他说,是红枣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我愿意出高价买回这十颗红枣王,相信我们县的红枣产业也会像这枣王一样,越来越火,越做越大。
本以为拍卖会就此结束,没想到随车观赏了几个精品红枣园之后,众人集中到了阿克塔木乡3村的一个果园里,一场拍卖枣园当年产量的拍卖会又开始了,拍卖师介绍了这个枣园的情况:枣树栽种第5年,共计55亩、3000株枣树,品种骏枣,去年产量8吨,起价40万元。有着多年红枣种植经验的李建民在枣园里转了一圈心里就有了数,不断加价,最后以78万元买断了枣园今年的产量。他说,这个枣园今年最少能产20吨红枣,而且由于管理到位,红枣品质非常好,78万元买下一点也不吃亏。红枣园的主人托乎提买提·库都来提拿着李建民当场开出的支票,简直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多钱啊!种红枣真是太好了!”几个前来参观的农民都羡慕不已,下决心要和那些得了奖(拍卖出好价钱)的红枣主人学习,也种出让人争着出价的大红枣来。
“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拍卖会,不但提高了泽普红枣的知名度,而且激发了全县各族群众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泽普红枣,一定会更红。”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延斌意味深长地说。
认证助推新疆特色果蔬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机食品发展规划》,加大对农产品的宣传力度,积极实施新疆红枣、葡萄、棉花、西甜瓜、果蔬等有机产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新疆喀什泽普县具有着独特的水、土、光、热等资源,红枣产业是该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该县波斯喀木乡、依玛乡、古勒巴格乡、赛力乡、奎依巴格镇等13个乡镇总计10万亩枣林,产量3万吨红枣于2009年10月顺利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目前,泽普县已成为新疆最大的有机红枣生产基地。
2009年4月,阿图什市果业协会对葡萄组织申报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在认证推动过程中,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承军耐心细致地向农户做宣传工作,打消了农户的顾虑,使农户认识了认证对新疆果蔬业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当年10月,阿图什市近300家农户的2000亩葡萄顺利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GAP认证。
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121团炮台农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底部,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特别适合种植棉花、葡萄等瓜果类作物。结合121团的地理、气候等自然资源,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与该团通过深入调研,一起制定了走“有机农业”模式的发展规划,并于2009年8月顺利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为该团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优质、精品的农业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吐鲁番地区是个“瓜果之乡”,继吐鲁番皇家瓜园2000亩哈密瓜于2009年通过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后,又积极推行1.3万座日光温室大棚果蔬的有机产品认证工作,计划在2010年初申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
在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的努力下,新疆一批批鲜美的果蔬产品陆续获得了认证:
2008年,库尔勒新疆拓普农产品有限公司3000亩香梨取得了GLOBALGAP及CHI?鄄NAGAP双认证证书。
2009年,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新疆吐鲁番楼兰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通过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新疆胡杨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的部分番茄基地取得了CHINAGAP认证证书……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延斌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产品认证的推行力度,继续与新疆各地、州农业相关部门共同加强有机、GAP认证战略合作,努力将新疆果蔬业打造成有机、GAP认证强区。”
全过程监管助番茄酱“撒向世界一片红”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番茄制品的生产基地,是继美国、意大利以后的第三大番茄制品产区,目前有番茄制品出口生产企业100家,今年的产量达到了101.46万吨,按照目前每吨约700美元的出口价格,预计今年番茄酱出口货值可达7亿美元。番茄制品这颗新疆外贸的“红宝石”已突破国外高标准要求和重重壁垒,“撒向世界一片红”,行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番茄制品出口的辉煌,新疆检验检疫部门全过程监管工作功不可没。
源头管理推动新疆番茄酱迈上国际高端市场。在2007年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胡伟对新疆局2006年针对日本对食品农产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提高检验标准的新形势,采取措施推动食品、农产品出口一事,特别提出了表扬。2006年5月实施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关于番茄酱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就增加了近两倍,而且新增项目的标准限量要求很高。面对严苛的标准,为了不使新疆番茄制品退出日本市场,新疆局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从源头抓监管上,加大对原料种植的田间管理,尤其加强对农药使用的规范和控制,建立健全出口农产品企业农药残留追溯和控制体系,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就是按照这样的主动应对、争取生机的工作思路,该局扎扎实实地开展了风险分析、用药控制、农兽药残项目检测等积极的应对工作,确定了禁用农药清单,规定了使用和限制使用农药的要求。扎实地抓源头工作保持了农产品和食品对日本的稳定出口,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当年,新疆对日出口番茄酱约1.6万吨,货值约96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8.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07年,新疆局提出了出口番茄制品农药无残留的目标,向自治区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报了出口番茄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9条控制措施和建议,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得以落实。
分类管理助力新疆番茄酱驶入出口快车道。随着新疆出口番茄产业的迅猛发展,检验监管人力相对不足显得尤为突出。新疆出口番茄制品批量大,实行批批检验不但费用高而且检验周期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加快检验放行速度,新疆局通过将番茄原料基地按照区域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种区域实施不同的检验监控模式。新疆局对企业和产品采取了分类管理和分项检验的管理新模式,根据出口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等的综合考评,将企业划分成四个类别,把检验和管理的重点放在安全卫生项目检验和质量管理水平薄弱的企业上来,同时对分类检验管理采取动态管理方式,随时按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情况调整类别等级。检验管理模式的改进不但极大地激励了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大大地缩短了检验流程,加快了通关速度。新疆二类以上企业产品的检验时间从原来的平均10~15天缩短到平均8~12天。
标准化建设让出口番茄酱制品强筋健骨。近些年,针对原料基地和加工厂曾一度出现的管理不规范现象,新疆局对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大力推广标准化建设。在种植基地管理中,制定并发布了《出口番茄原料基地农残安全控制规范》、《出口番茄生产种植农事活动记录》、组织编译了《各国番茄制品技术法规、标准、检验方法及农药残留限量规定》等,对加强原料基地标准化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指导出口番茄制品生产企业建立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在新疆出口番茄制品企业中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AP良好农业规范、有机食品和非转基因产品认证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近100家出口食品企业建立、实施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全部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新疆局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非转基因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的研究与探索,帮助出口番茄制品企业通过非转基因(IP)身份保持国际认证。新疆的番茄酱至今未出现要求出具转基因证明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检验成本,提高了发货速度。
集中整治促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新疆局利用4个月的时间,对新疆地区销售使用的叶面肥开展了集中专项整治和重点整顿。经过整治,2009年出口番茄酱“矮壮素”、“助壮素”的农药残留超标率仅为0.1%,较2008年下降了3.16个百分点。同时,为扭转近年来番茄产业发展速度过快,造成原料抢购、品质下降的状况,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为期60天的番茄制品原料集中整治行动,使得出口番茄酱霉菌含量有所降低,色差值和口感较往年有了明显提高。截至10月30日出口番茄酱按照国家标准检验一次性检验合格率达到了98.7%。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4.1个百分点。
2008年和2009年,新疆局在对出口库尔勒香梨的监管上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注册果园由盲目扩充数量逐步向选择数量合理、收购保证、管理有效的果园转变。申报注册果园面积同比减少了13%;3家企业以收购、承包等方式,推进“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检验检疫部门改进完善了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加强了对果园技术人员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建立了食心虫、实蝇及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体系。注册果园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出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检验检疫部门在减少监管次数的同时却促进了果园产品质量的提高。
以上两大变化得益于新疆检验检疫局对出口库尔勒香梨注册果园实施分类管理和对出口包装厂实施诚信管理新的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2004年~2007年,巴州地区库尔勒香梨注册果园面积由0.4万亩增加到4.4万亩,包装厂的数量由4个增加到9个,产品出口地也由加拿大、东南亚拓展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注册果园面积和出口香梨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检验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从2008年8月开始,新疆局依据对巴州地区94个出口注册果园实施基于等级评定的分类管理,对3家水果包装企业实施诚信管理,将有限的人力集中在对出口风险高,分类和诚信等级低的果园、包装厂的监管上,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有效性。截至今年9月,评出A类果园23个、B类果园20个、C类果园23个、D类果园28个,A类、B类果园占46%。3家水果包装企业也全部通过年度A级审核。新疆局对诚信级别高的企业在出口水果检验环节采取最小抽样标准和优先验放等优惠。实施诚信管理以来,平均检验出口香梨速度由每批2人2小时减少到每批2人0.9小时,检验速度加大,一天理论可检验香梨批次增加1倍,货物验放速度加快,工作强度极大减轻。
诚信管理体系促进注册果园管理质量和水果出口企业、果农、果园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2009年出口香梨合格率同比提高9.8%,达到96.6%。9月28~29日,澳大利亚检疫官对2009年度输澳库尔勒香梨实施产地预检,256.07吨香梨顺利通过预检。预检期间,澳方检疫官员对新疆检验检疫部门在出口香梨检验检疫监管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2009年1~9月,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库尔勒香梨出口5380吨、740.7万美元。为帮助企业扩大对外出口,新疆局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对国外限制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科学分析,促成2009年库尔勒香梨首次出口伊朗。
今年,新疆局还成功建立3个出口水果注册果园示范区,为各产区注册果园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示范果园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病虫害防治、监测达到预期效果。3个示范果园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螨类、黄粉蚜、梨木虱没有形成危害,食心虫虫果率低于0.1%,百叶附螨率低城3%。二是示范果园香梨产量高、特级果率高。三是产品质量好。截至今年10月底,3个示范果园出口香梨合格率达到97.1%,高于非示范果园95.7%的合格率。
2009年,新疆又有2.9万亩梨园提出注册果园申请,对美国、加拿大等高端市场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