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碳税——这个国人还不是十分熟悉的名词,在我国似乎已经从讨论阶段迈入准备实施阶段。
这一切,源于国际社会对碳税征收步伐的加速。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被指责为“历史上最大贸易保护措施”的议案: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从WTO框架来看,这是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但在气候变化协议框架下,这是允许的。
对于刚刚赶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而言,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用言说。那么一旦各国都开始借“绿色”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都开始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出口形势影响不容小觑。这也提醒着我国的众多企业:碳排放,即将成为国际上衡量产品质量的新标准。
换言之,今后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往世界市场时,除了要满足日常的技术指标、安全要求等一系列标准之外,还得符合别国的碳排放标准,否则就得为自己的碳排放超标多掏腰包,甚至还有可能被判定为质量不合格而无法进入当地市场。
碳排放标准的背后,是在全球方兴未艾的“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既然碳排放这一新标准对我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打算和行动。目前不少学者就建议国家对碳税的征收“先下手为强”。经济学家樊纲提出,反正出口将会受损,与其让美国人征收我们的碳关税,还不如我们自己先征碳税。
一份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建议,中国应在能源税的基础上,开征碳税。但也有学者指出,源于欧洲的碳税能否在中国顺利“落地”,并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红利,还在于它与中国的经济现实能否更好的契合。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副主任李来来表示,碳税的征收比能源税更为复杂,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包括测量和核准,碳税的设计应该尽量缓冲其对行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如果匆忙上马,可能会出现弄虚作假等问题。
是否征收碳税?如何征收碳税?国家还得全盘考虑,毕竟一个新税种的出台,无论其目的是什么,对企业、公众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企业会增加成本、公众会增加支出。但另一方面,环保又是利在千秋的工业,节能减排也是政府一直在努力的目标。所以碳排放标准的确立,既要兼顾国家利益,也要确保经济的发展。有数据显示,开征碳税10年内,其对GDP的影响大概在0.4%左右,与此同时,碳税的减排效果将达到20%。
事实上,无论国外征收碳关税步伐的加快还是国内此类建议逐渐增加,都向社会,特别是企业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未来经济要进入低碳经济。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国家、企业都要学会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