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孩子们从校园里蜂拥而出,校门口的小摊位被挤得密不透风,冲着五颜六色的小食品,你要五毛钱的“口味棒”,他要一块钱的“酸豆角”,三两口吃完了再回家……
这几乎是郑州市每一所学校周边时常可见的热闹景象。可家长们却为此担心不已,这些小食品质量可靠吗?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香辣口味棒”肮脏不堪
近日,记者接到知情人举报,在河南省郑州市西南郊区城乡结合部,以万客来食品城、华中食品城、郑上路副食品批发市场为集散地,十八里河村、柴郭村、站马屯等村庄有大量的麻辣小食品生产作坊。这些作坊主多以湖南平江人为主,生产具有湖南当地特色的“麻辣素食”,销往各地。
8月27日,记者在知情人的指引下,来到郑州市管城区十八里河柴郭村。村西头一个红砖红瓦的大院子里,工人们正在往一辆机动三轮上忙着装货。记者看到,纸箱上面“周小玲食品厂”的字样赫然醒目。院内污水横流。一位穿着拖鞋,袒胸露臂,头面部沾满面粉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老板不在家。
走进北侧的生产车间,几十袋面粉随地堆放,面粉散落得到处都是。十多台小电机一字排开,栏杆上缠绕着未经切断的、细长的“香辣口味棒”。
南侧的生产车间内生产颇为红火。生产用的传送带旁,100多名十七八岁的小女孩席地而坐。“香辣口味棒”包装完毕后,被随手扔在身旁的水泥地上。
记者注意到,这种以面粉作为主要原料的麻辣素食,不仅外观潮湿,而且不经过真空包装。然而,这种麻辣素食的外包装上标明的保质期却并不短,可以达到6个月。
见记者来采访,大门口聚集了十多名工人,议论纷纷。一中年妇女说,全村有50多家这样的“食品厂”,工人大多来自附近郊县。她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我从来不吃,脚踩手捏的多不干净呀,都批发给学校的小学生吃了。”
记者在生产车间取了一包样品,其生产日期竟然标示为2005年8月29日,“早产”了3天。
记者将要离开“周小玲食品厂”时,接到一陌生男子的电话。该男子自称是管城区某主管部门企业
科的田科长,这位假冒的“田科长”向记者求情说,周小玲食品厂是局里重点服务的企业,而且自己和老板的私人关系也不错,请求记者“手下留情”。
空白体检表“生产手续”
8月27日,记者在柴郭村又敲开了相邻的一家小食品厂。来自湖南平江、自称在当地粮食局停薪留职的胡厂长领记者走进了生产车间。
一股“孜然”、“麻辣”的味道扑鼻而来。已经装箱的“鸡肉块”、“劲辣小子”两种产品堆满了车间。应记者的要求,胡厂长拿来了两袋样品。“鸡肉块”长约30厘米,宽约5厘米,内装十余条产品,标示为“郑州市管城区毛氏食品厂”生产;“劲辣小子”标示为“郑州市管城区阿南食品厂”生产。胡厂长说“鸡肉块”是替别人加工的,“劲辣小子”是自己的产品。
记者注意到,“鸡肉块”标示了一个卫生许可证号,而标签认可号和执行标准号则是空白的,而“劲辣小子”诸证全无。
胡厂长请记者到屋内“谈一谈”。他承认自己没任何生产手续,只是刚来两三个月,往市场上试销了一点点。市场上每袋卖5角,自己的出厂价只有两角。胡厂长说自己投资了十多万元,刚起步,如果能够正常生产下去,一年可挣二三十万元。
记者问:“你的食品里不含一点鸡肉,怎么叫‘鸡肉块’”?
胡厂长答:“只是为了名字好听些。”
记者起身走出厂门时,胡厂长坚持不让记者带走样品,记者只好放弃。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柴郭村的几家小食品厂,大多大门紧闭,敲门无人应答。不时从大门内传出几声犬吠。
在相邻的站马屯村旁一个空旷的大院子里,一种名为“一百分”的麻辣素食正在试生产。
记者以送色拉油为名与老板进行攀谈。年轻的老板介绍自己姓袁,说正在试生产,等正式投产后才需要大量色拉油。问其是否有手续,他向记者出示了一打空白的健康体检表:“这就是手续。”
劣质小食品危害健康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一项抽查结果表明: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存在油脂及细菌指标超标问题。抽查发现,一些小型的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生产设备、工艺落后,甚至为家庭小作坊式生产,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河南省食品研究所一位专家指出,劣质小食品色彩鲜艳,口味香甜,孩子们很喜欢当零食吃。其实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色素、糖精、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超标可导致孩子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疾病,对孩子健康危害极大。长期食用含有过量色素的食品,将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食欲减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