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题,不断深入加强技术机构建设,使得检验检测和科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各级政府履职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服务,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截至目前,绍兴市质监系统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5个省级中心(浙江省纺织与染化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制冷设备及配件检测中心、浙江省淡水珍珠检测中心-诸暨、浙江省伞件检测中心-上虞、浙江省轴承检测中心-新昌)。现有办公及检测用房2.8万平方米,检测设备2108台(套),设备原值5336万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有7家,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有4396项,检测参数有1498项,检验能力基本覆盖该市大部分产品。最近3年,绍兴市质监系统共投入4200万元资金改善检测装备。
对于不断增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工作,绍兴市质监局乐此不疲。近期一个占地面积近4.7公顷的绍兴市第二检测基地筹建工作已正式启动,先期将重点建设环保设备、纺织机械、有色金属等省级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绍兴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至此,一个以国家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支撑、市级中心为基础、县级中心为补充的技术机构支撑体系在绍兴已经全面形成。
本着技术机构建设“贴近产业、走近企业,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的理念,绍兴市局还对全市近30个块状产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并按产业规模、集聚度以及质量监管、技术检测的需求度进行了梳理分析,作为技术机构建设项目布点的主要参考依据。该局通过规划调控,计量认证初审等手段,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设备、人才结构实际,确立了以国家中心为龙头,五大省级中心和市级技术机构为骨干,县级技术机构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市级技术机构中坚力量,夯实县级技术机构基础地位,推动该市系统技术机构实现差异化发展。
针对规模大的块状产业,该局在项目布局时按省中心要求进行布点建设;针对集聚于某个点的产业集群,则在园区内设立检测中心,如在山下湖镇设立珍珠中心、在大唐镇设立袜业中心、在店口镇设立五金管件中心、在上虞伞件市场内设立伞件检测中心、在柯桥轻纺市场设立纺织品检测站等;针对有一定规模但又集聚程度不高的产业,该局视其分散程度,分别由市、县机构分头承担建设能力,如家具、纺织产业在多个县、市存在,则要求由市质检院承担,电瓶灯产业为诸暨当地独有产业则由诸暨市质监局承建。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色,绍兴市质监系统还先后建设起新昌县轴承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绍兴市黄酒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环保平台和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平台、嵊州市电机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诸暨市店口管业科创服务平台等5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正在筹建的还有浙江省酿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上虞照明电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嵊州市电机厨具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3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促进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更好更快地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2007年开始,绍兴市每年在技术装备上的投入都超过1000万,其中市本级保持在每年700万以上,建设了一批与该市主导产业密切相关、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发展循环经济急需、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支撑的检验检测项目。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方面,目前所有县级技术机构不仅配齐了常规理化分析设备,有的还配置了ICP、GC-MS等高端的理化分析设备。绍兴市质检院利用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分子生物实验室和人工智能感官鉴别系统等前沿检测领域。2007年,绍兴市特检院还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检查机构现场评审和检验机构换证核准“三合一”认证工作的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其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体系建设等方面在全国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科技兴检”是技术机构发展的根本。绍兴市技术机构在确保每年一定比例科研支出的基础上,还建立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和经费管理制度,鼓励并保障科研人员技术创新。其中绍兴市质检院的黄酒及食品科研团队,依托国家黄酒中心,联合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和古越龙山等企业,已承接了包括国家攻关科技项目、国家总局项目在内的有关黄酒及相关食品的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17项。在黄酒及相关食品检测领域中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取得了6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从2002年至今,绍兴市技术机构累计承接了质监系统和科技部门等相关项目共4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3500余万元,获得各级财政科技经费补助271万元。目前已通过鉴定验收24个,取得浙江省科技厅成果登记共13项,申报发明4项。为主或参与起草各类国家、行业标准10项,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3篇有关黄酒基础研究的论文被SC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