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一种突至的欢喜,那就是获奖。对获奖者而言,意味着自己的运气好;对颁奖者而言,则意味着守信及履行兑奖职责。令人想不到的是,近年来商场关于“奖”的纠纷不断,有时甚至还能“奖”出官司来。
近期,天津市举报中心受理烟酒饮料商品申诉92件,同比增加5.57倍。值得关注的是,非酒精饮料商品申诉共计85件,占92.39%,其中76件反映在饮料生产厂家开展有奖销售活动中,某些销售商拒绝为消费者兑奖。无独有偶,喝饮料或啤酒时,运气好会碰上瓶盖上有“再来一瓶”字样,也就算中奖了。然而,最近浙江有消费者向媒体投诉,称某品牌啤酒故意将瓶盖上的“再来一瓶”字样印得很小,位置也很偏,存心让消费者看不见而将瓶盖扔掉,分明是在忽悠消费者。
对这些现象,有关部门严厉要求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做好解释工作,并按照承诺兑换奖品。可能有些商家心里会委屈——俺们投入资金,营造欢乐,不就是想把卖场的气氛弄得跟天天过年似的?客观地说,商家搞有奖销售,无非是希望提高销售量,聚拢人气,其出发点固然不错,但在具体实施中,却经常走样甚至变形。有的商家耍小聪明,玩弄“朝三暮四”的把戏;有的喜欢拉大旗做虎皮,嘴上轰轰烈烈,实际小里小气;有的干脆就是欺骗。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有奖销售”迎合了部分消费者心理上的“赌性”需求,因而极具诱惑力,致使很多人把买商品视作买彩票。但有奖销售的所有承诺都是销售方在操作,在信息的掌握上消费者与企业是不对称的,消费者如果冲着奖品去买产品是很容易吃亏的。
经了解,有奖销售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承诺只要在所买产品中集中了适当组合的标志,即可中奖。例如只要集中了饮料瓶盖内的一个四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标志即可中大奖,虽然让消费者产生50%以上的获奖希望,然而厂家可能根本就没有放入对应数量的三角形标志,这是企业惯用的伎俩。二是有的产品包装里面印着一些覆铅字灰的刮奖区,一刮即可知是否中奖。然而厂家承诺中奖率,实际上名不副实。消费者和有关职能部门也没有办法核实这种中奖率。由于人们并不容易总结出某些有奖销售的虚假性,即使感到上当也苦无证据,结果只能是“吃哑巴亏”。
有些奖中还埋着“地雷”。最近有人在超市购买的高露洁牙膏里面,发现竟藏着巨额中奖券。到底是遭遇骗局?还是喜从天降?超市和高露洁均表示,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分店都发现了这一情况。这些高额兑奖券如何进入正规的牙膏包装盒还是一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场骗局。目前,高露洁公司已报案,而店家也已将该批次牙膏全部撤柜。
其实,厂家设立有奖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如果广告上的承诺超出了销售者的成本底线,所谓的有奖销售就有可能是个骗局。因而有识之士建议,应设立有奖销售的监督机制,任何企业或商家若要举办此类活动,都需事先经过严格审批,并通过公证部门的公证。实话难听,真话刺耳,但为了避免损失,再刺耳的话也该听一听。比如专家的这句忠告:千万别把买商品当成买“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