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检合一”,转眼就是十年。撷取甘肃检验检疫局化矿处其间的几个片段,献给祖国六十华诞和甘肃检验检疫局建局十周年。
片段一
“三检合一”初的化矿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铁合金、铝锭等出口量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取消对企业实行的出口认可实验室。这一矛盾的解决方案既无规章可循,又无先例可鉴。当时,化矿处力劈新路,及时出台了出口工业产品过程检验监管模式。西北铁合金厂等数十家企业率先按该模式实施检验监管。定期的企业全面检查+日常监管+抽批检验,既方便了企业,又使有限的检验检疫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配合检验监管模式的推行,化矿处10位干部职工中有7位先后参加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并取得外审员资质。人员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对大型企业检验监管的有效性。时隔几年,回过头来看,这一检验监管模式的创新,既解决了当时的突出问题,也拉开了甘肃局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的序幕,完成了由重检验轻管理向检验监管并重的转变。
片段二
近几年来,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精矿等进口金属原料不断增长,由年进口十几万吨增长到目前的近50万吨。原有的派员驻厂批批检验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快进、快验、快卸”的要求。2008年8月,该局局长朱宽胜上任不久,即带队赴相关企业调研,提出了创新检验监管新模式,以促进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为己任,更好地把关、服务的要求。徐肖坚副局长迅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进行研究落实,及时出台了解决措施。一是推出了对进口金属原料鉴重、取制样验收环节实施抽批检验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检验监管方式;二是通过充实检测人员、设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口金属原料检验监管模式改革一年来,运行平稳有效,满足了企业“快进、快验、快卸”的要求,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车皮积压停滞费用。
片段三
化矿处积极发挥自身知识、技术和信息优势,帮助企业进行出口商品包装改进,先后开展了钢桶降低板材厚度、集装袋减少腰带、吊带等改进工作。2006年,化矿检验处帮助白银大孚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出口黄原酸盐类包装的改进,制定《出口黄原酸盐类包装改进计划》,多次到企业现场指导、试验,在确保包装符合《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前提下,成功实施了黄原酸盐类出口用钢桶、竹胶板箱降低板材厚度和改变传统包装形式使用塑编袋出口等一系列改进,使企业年出口包装费用降低49.1万元。包装改进,降低了成本,增大了竞争优势。自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该公司出口未减有增。
回顾十年历程,化矿处干部职工开拓创新、默默奉献,集体多次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嘉奖,两名同志也分别获得质检系统先进工作者、质检系统优秀党员荣誉称号。成绩属于过去,全处职工仍会以饱满的热情,为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