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职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找准为企业服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开拓创新。
一、企业标准登记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实行企业执行标准登记制度作为工业和农业标准化、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采标认可、标准审查备案、标签审查、条形码、标准信息咨询服务等标准化业务工作,已成为质量技监部门从源头抓质量的一项基本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执行标准登记工作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像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作为经营目标,管理者思想上不重视标准化这些基础性工作;部分规模企业执行标准登记工作,不适应产品过快的更新换代和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企业对登记的标准实际运用率也不高,使产品执行标准与实际生产形成了“两张皮”,标准文件束之高阁,成了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摆设;标准化执法相对滞后的现象在县级局比较普遍,标准化基础工作与执法监督结合不够,不利于实现政府的宏观管理目标。
二、监督与服务相结合,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把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监督管理寓于标准宣传、登记、技术咨询服务等日常的基础工作中,逐渐使企业标准登记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管理要注重服务,要使企业感受到我们的工作已由管理型转为服务型,把整个管理过程变为服务过程,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中蕴含管理,对企业标准化工作进行全方位服务,提出了“六心”工作要领:一要做到热心;二要关心;三要诚心;四要有耐心;五要无私心;六要有责任心。只要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尊重,极大地促进标准登记工作的开展,便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立足本地特点,探索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提升标准化工作效能
标准化工作者应立足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大局,不断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新形势,调整工作切入点,充分发挥标准化作用,服务优势产业升级。在当前产业化经济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标准化工作应尽快实现由点到面管理模式的转变,将分散的监督管理,转换成按区域、按产业推广普及的办法,形成一套高效快捷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尽快引导、规范企业按标准生产,为提升产业档次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立足于打造地方产业名牌,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按标准组织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名牌产品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生产的产品高于标准,创新了标准。通过这些工作,助推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昌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