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这个词,原先只出现在军人和运动员等特殊人群身上,由于消费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现已普及到消费者身上,让平民百姓实实在在过了一把“装备瘾”。那么,消费者出门,应该带上哪些保护自己、抵御侵害的“装备”呢?
首先,出门前认真熟悉消法。依目前情况看,带上法律词典打官司的尴尬不仅会延续下去,而且携带的那本法律词典可能会变得更厚重。媒体近期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实施15年后将首迎“大修”。专家建议,大修后的消法应当设置“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奢侈型消费”的不同界定,还有可能创建“冷静期”和“安宁权”等新制度。有人不免担心,当消费者看到新消法里那么多拗口甚至是生僻的名词后,会不会退却三尺?不会的,谁叫咱们身处学习时代呢?除此之外,还要牢记消协、工商、质监、检验部门以及法院大门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
既然咱们生活于一个重证据时代,买东西过程中,就应尽量将人证、物证、旁证收集齐全,当遇到纠纷,方显出手不凡——这叫手里有‘证’,心里不慌。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好,最好买一台记者用的偷拍机。如果不良商贩当面捣鬼,让他尝尝立此存照的滋味,看他上了公堂还敢赖账?至少,带上一支录音笔,购物时如遇疑点,尽量逗引商家,让他充分施展口才,说得越多越好。怎么,听着有点儿像暗访了?还有,那些测注水肉的、测蔬菜农药残留的种种仪器,咱也一样不差,统统掌握。总之,进了卖场,非法经营者一瞧见您身上的“披挂”,便吓得浑身哆嗦——“不战而屈人之兵”。
请不要忽视,计量是个重要的工作,消费者还要充当计量专家的角色。日前媒体暗访京城几座名气不小的超市,结果发现袋装粮食亏重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相当普遍。其中7种袋装米面,除了一袋大米,其余6种全部分量不足。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超市除了严把进货关之外,不妨在出口处摆上几台公平秤。事实上,消费者早已行动起来,兰州楼老先生近日在超市中购买了一袋大米,回家一称,发现标着净重5公斤的大米,竟然少了半公斤之多。此后楼老再买粮食,手里总会拎着一杆秤。
给车加油,小心缺秤少量;就餐时,别忘了索要发票;踏上旅程,当心旅游陷阱;去医院做手术,要备好红包;买房子,更得提防“楼脆脆”……对了,出门之前还应喝饱了水,就餐时再带上一头蒜。为什么?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名为《鸟巢如此赚钱太霸道,买路费何时罢休》的文章,报道从不久前鸟巢演唱会中发生的一件不愉快“小事”说起:“按规定当天进鸟巢观看演唱会的观众必须安检,观众们随身携带的瓶装矿泉水皆被没收。时值盛夏,演出3个多小时,人们口渴难耐,却只能去‘鸟巢’内的商店买水喝,结果一纸杯矿泉水10元钱。”此文一发,鸟巢里的矿泉水立马从10元一瓶降至3元。还有,北京张先生“二伏天”到一家面馆吃饭,向服务员要了一头蒜,不想结账时却被收了一元的蒜钱。老张越想越别扭,向有关部门投诉,拿回了自己的一元钱。诚然,绝大多数餐馆不至于如此小气,可摆上桌的“消毒餐具”却是收费不商量的。
如此这般,消费者终于可以上街购物了,不过怎么看上去有点儿像那个跑五公里越野的“许三多”。我们身上横七竖八、“全副武装”,威风凛凛肯定谈不上,其中多少辛酸劳累,唯有自己心里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