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冰棍让人上吐下泻
据哈尔滨市道外区的苗先生介绍,两三天前他吃了一根冰棍。吃完二三十分钟,就开始拉肚子,往厕所跑了大约有二三十趟。痛苦不堪的苗先生很快被家人送到了黑龙江省医院,医生诊断为不洁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并立即为他输液,进行消炎治疗。记者在苗先生家里看到了这种让他上吐下泻的冰糕。包装上显示,这种冰糕是哈尔滨华美园食品厂生产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劣质冷饮都是从食杂店和流动商贩那里买来的。在一所小学旁的食杂店,冰箱里五颜六色的冰棍、雪糕和冰块吸引了不少孩子。老板说,这些冷饮都是本省的小厂家生产的,是低档货,就卖四五毛钱。记者注意到,一袋可乐冰的包装袋已经张开了口子。老板坦言,这些冷饮看上去花花绿绿的,但有些质量并不高。为了吸引小孩子,有些冷饮加入了大量的色素。有一种冷饮食品色素太多,吃完了之后孩子的舌头都发了黄。
生产过程污染严重
记者从哈尔滨市质量技监局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有小冷饮厂100多家,市场上销售的几毛钱一根的冰棍很大一部分是这些小厂生产的。在一家冷饮厂的配料间,记者看到,工人竟然在这里洗起了衣服,墙上挂着垃圾袋。一块脏抹布和一把扫帚就放在配料罐上。窗台上有一个塑料桶,里面是生产冷饮用的葡萄干。塑料桶里盛放着刚刚配好的原料。这些调制好的原料要倒入模具中,然后放进冷冻池里进行冷冻。经过浸泡和缓化,再把模具从模体当中抽出,这就是已经生产好的冰棍。记者注意到缓化池里的水是污浊的。而按照有关规定,缓化池里的水质应该是比较清澈的。
香精色素随便加
在这家冷饮厂里记者还看到,库房里堆放着各种香精、色素等添加剂。据厂里的人说,他们生产的香蕉、菠萝等口味的冰棍,都是用这些香精和色素调配生产出来的。生产没什么标准,添加多少,则是根据商贩的要求。由于价钱便宜,一支只卖一毛多钱,产品不愁销售,多的时候一天能做三四千支。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产品市场准入处高级工程师马福祥介绍,出现这些不合格产品仍在生产和销售的情况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根据规定,从今年7月1日不准无证生产,但是在7月1日以前生产的产品在保质期内仍可以销售;另外,一些小的生产企业生产场所比较隐蔽,他们的经销手段是沿街叫卖,逃避政府部门的监管,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判断冷饮是不是合格的产品,直接看外包装上有没有QS标志是一个容易选择的办法。那么看这个标志同时还要看它的生产许可证号。如果对这个产品的QS标志有怀疑的话,消费者可以根据生产许可证号到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查企业的相关资料。根据这个证号,可以查到企业的名称、地址、生产的品种以及它的有效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