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宁波镇海再生金属园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测试,“开始!”,随着一声令下,一名检验检疫人员提起工具包,开始了装载废物原料的集装箱查验工作,核对箱号、封识号、开箱门……这看似普通的场景,却不是日常的进境废物原料检验检疫,而是一场模拟测试。测试共分为两个环节,其一单证审核,考试人员根据考官提供的一份虚拟报检材料,在规定时间指出材料中存在的错误,其二现场查验,人员在预先设定的场景中,要完成从检务接单后到检验检疫完毕整个流程,并完成相关证单的拟制。
发挥创新性
“三效合一”工作质量稽查模式,对业务人员的理论掌握程度、现场操作能力和开展业务结果进行全面考查,充分体现了宁波局检验检疫业务工作特色。2005年至今,宁波检验检疫局共开展了各类工作质量稽查157次,抽查单证9000余份,理论测试293人次,现场稽查114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三效合一”模式的开展,宁波局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创新:在稽查内容上,将业务工作质量检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行政处罚工作检查相结合,使稽查工作由点到面、动静结合、综合比较、全面评估,同时也避免了重复检查给受检单位带来的负担。在稽查形式上,采用常规稽查、专项稽查和电子稽查相结合,其中,专项稽查侧重于宁波局不同时期的重点敏感工作,电子稽查结合了电子监管和诚信系统建设,目前已对涉及废物原料、木质包装等敏感业务的32个场站、码头监控点展开。
强化针对性
在“三效合一”模式指导下,宁波局不断丰富各种稽查手段,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力求最客观公正的反映工作质量问题。
在理论测试方面,深入开展执法人员能力评价系统建设。在建立系统内业务骨干专家库和拥有6500道业务题库的基础上,开发以网络为平台的行政执法能力综合评价系统,使业务理论测试既方便实用,又兼具针对性和个性化。
在单证抽查方面,针对各单位(部门)的业务特点和重点,还原检验检疫现场,检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业务文件的落实效果。同时加强对企业档案、日常监管记录的核查,促使各单位(部门)重视对企业的监管工作,避免日常监管走过场、形式化。
在现场跟踪方面,邀请业务专家,通过在线稽查、跨区域现场稽查、设置场景稽查等方式,围绕一线人员既要当好检验员,更要当好管理员这一职责主题,加强对一线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考核,突出对现场操作能力的评估,更准确反映检验检疫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除此以外,稽查工作还结合不同时期的业务开展情况,突出稽查重点。自2009年宁波局实施出口工业品“三结合”监管模式以来,对新模式开展情况和对企业日常监管成效进行了深入评估,积极推动了新模式的开展。
提升有效性
为切实巩固和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在发现和查找问题的同时,宁波局的稽查工作更加注重“纠正和预防”,根据反馈的工作质量问题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等内容,提出相应建议,并逐一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发挥稽查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修正作用,形成工作质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是在现场跟踪稽查等过程中,业务专家及时提出发现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有效规范了现场操作流程。二是对稽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看是否存在系统性工作质量问题或隐患,对带有普遍性的工作质量问题,及时加以分析评估,并通过《稽查意见书》等形式向各单位(部门)进行反馈。三是积极推动各单位(部门)的自查自控工作,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四是加强对以往问题整改情况的验证,防微杜渐,避免同一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质量是检验检疫工作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把好自身工作质量关,才能真正保证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几年来,随着工作质量稽查的深入推进,宁波局全员工作质量意识普遍提高,各单位(部门)的质量自控能力明显提高,业务工作执行力持续提高,最终带动业务工作质量不断精益求精,有力推动了检验检疫事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