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四川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在成都正式开业,38家金融、担保、创投等机构汇集于此,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与四川一样,重庆、甘肃、贵州、陕西等西部省市,近期纷纷出台措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发展“瓶颈”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603.41亿元,同比增长1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1%,解决了全省约75%的劳动力就业。
虽然上半年中小企业总体发展较快,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要素趋紧、订单减少等状况普遍存在,尤其是“融资难”,被认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目前四川全省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达2000亿元。
抵押品不足、担保平台缺乏、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识不强等,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局长伍丕光说,中小企业的厂房等多属租赁,因此很少有固定资产可供抵押获取银行贷款;同时,由于家族式经营普遍存在,其运作基本没有形成规范,导致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缺乏可供评价的信用记录。
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会长王永其说:“目前,银行基于营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等考虑,其贷款更倾向于大企业、大项目。因此,要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探索建立新的融资模式。”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正成为西部地区“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着力点之一。重庆市财政专门拿出7000万元,各区县财政配套1亿元,为产品发展前景好、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协调新增贷款。
甘肃则通过设立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和企业孵化以及信用担保、人才培训、自主创新等方面;同时,鼓励民间资本依法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企业或机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今年贵州计划安排扶持资金1.4亿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其中9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面对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新机遇,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表示,将推出多项措施助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以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瓶颈”。
对于这些政策的出台,四川一家小型纺织企业负责人陈伟光告诉笔者,国际金融危机使东部许多中小企业向综合成本较低的西部转移,同时,西部地区在融资服务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产业转移和发展。
“多方联动”创新融资模式
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是四川在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的尝试,这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四川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模式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机制的意见》指出,四川各地要建立起以政府牵头,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信用促进会、中小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四川一家担保公司负责人方明告诉笔者,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门槛太高,而金融、担保机构等“多方联动”的融资模式相对灵活。如可通过股权质押、仓单质押等方式取得担保,进而获得融资。
事实上,“多方联动”的金融担保已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目前,经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备案的担保机构达306家,注册资金近130亿元。今年上半年,这些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金额220亿元,帮助1.1万家不具备银行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
据了解,四川将积极支持各市、州在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地方,搭建“多方联动”的融资平台;并且从信用建设入手,探索建立信用促进会、行业协会等诚信组织,以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和水平。另外,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担保服务市场,四川将进一步落实财政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投入,不断扩大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切实兑现对担保机构的营业税减免政策。
对于刚刚成立的“四川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会长王永其说,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还需遵循“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加强培育金融担保市场机制,最终以市场化营运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