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尾货市场经营管理行业标准拟出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尾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下称《标准》)被看成是拯救尾货市场的“救命稻草”。

  然而,这一期许能否实现尚存悬念。

  起步仅两年多的尾货市场如今正匆忙进入发展瓶颈期:尾货商场盲目跟风,一批尾货市场相继开业;尾货货品不纯,尾货商品仅占所售商品的30%甚至更少??尾货市场走在了倒闭还是重生的十字路口,行业内部亟需整顿。

  虽然《标准》的支持方是国家标准委和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标准》也设置了诸多关卡,力图抬高进入尾货市场的门槛,但是,由于《标准》是行业推荐执行标准而非强制性执行标准,其实质性作用饱受质疑。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成立尾货市场行业协会、尾货行业专业委员会,试图避免尾货市场的昙花一现。

  倒闭成常态

  一些经常光顾尾货市场的消费者发现,一两个月前刚去逛过的尾货市场,下次再去可能就会吃个“闭门羹”。如在北京,据悉九龙汇川尾货市场等位于朝阳区、昌平区的七八家“尾货”市场已经关闭。

  这与尾货概念刚刚流行时的情形大相径庭。那是2006年的春天,尾房超市叫卖尾房的高调让尾货概念春风得意,直至这年12月底北京首家、华北最大的天兰天服装尾货批发市场开业,此后尾货市场渐成集群之势。仅在北京一度就有15家尾货市场,包括回龙尾货淘宝城、天通尾货市场等。

  在从事加工生产的相关人士眼中,尾货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按照经营商品的种类不同,可以把尾货分为服装、鞋帽、饰品、箱包、家电、手机、家具、住房等,而国内市场的尾货主要是服装尾货。

  所谓服装尾货,是指国内服装生产厂家根据国外来料、来样或国外来样、国内选料进行加工,在完成订单后剩余的那部分产品,包括从面料、规格、花色上看不出大毛病的残次品、多余或节省下来的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国外退货但无残次的“出口转内销”服装,也有一些是检验不合格退下来的服装。

  业内人士分析,在没有金融风暴的影响下,我国近年生产销往国内外的服装不少于500亿件,根据一批服装原单生产中大约会产生3%至5%尾货的比例来计算,每年的尾货量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此外,一些国内品牌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也出现大量的尾货,亟需“变废为宝”,尾货市场因此应运而生。

  但是,在金融危机造成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为何目前尾货市场却纷纷倒闭?

  这与金融危机的深度衍变不无关系。“金融危机初期,外贸大幅退单,尾货会在短期内大量积聚,服装尾货货源大概增加20%左右。”曾策划天兰天、天通苑和回龙观等尾货市场的尖点国际首席策划人梁吉良表示,今年年初,我国服装、鞋帽行业的出口锐减,京城的尾货市场出现大量价格低廉的外贸春装,使得本该滞后1至2年才能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贸尾货提前上市。我国承接的部分外贸服装大量退单,定牌加工的品牌服装也减单生产。

  而到了金融危机中期,外贸订单大量减少,国内的加工厂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或转型。浙江海盐新敏制衣厂产品总监周方平今年年初在杭州经营一家服装厂,但是外贸订单的锐减让他的服装厂办不下去了,“在支撑了半年后,融资贷款都没门路,实在没办法,只好关闭了厂子,带着工人到我原来的老板这干活”。

  大量加工厂的倒闭或转型,直接导致了尾货量减少,国内一些新开的尾货市场货源无法保持稳定,只能用大量正货填充市场,导致其性价比无法吸引普通老百姓。

  “一些新开的尾货市场既没有价格优势,知名度又低,客流自然就会减少。非尾货占的份额太大,市场的总体价格必然会提升,其价格的竞争力就会丧失。”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总经理曾群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对于很多尾货市场倒闭原因如是解释。据调查,在经营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多数“尾货”市场中,尾货经营商户比例不到商户总数的35%,滥竽充数的现象严重。而尾货经营商户比例过低,导致尾货市场销售的商品性价比难以吸引一般老百姓,从而导致经营商户收入青黄不接,陆续停止经营撤离市场。

  此外,尾货本身也有难以克服的缺憾。由于在消费文化、消费档次、生活方式和人种上的差异,外销产品拿到国内销售,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专门给美国市场生产的牛仔裤销往国内会不符合‘国情’,出口到美国的女士牛仔裤胯部都比较大,这和美国女性的身材有关,而且还存在‘虚荣尺寸’,往往牛仔裤的腰身比实际标明的大一号,满足美国肥胖女性想苗条的心理,这样的产品进入国内出现滞销在所难免。”周方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尾货市场只卖尾货似乎并不可行,至少目前还没有出现只卖尾货的尾货市场。梁吉良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天兰天的商户也并非100%的尾货商,尾货商大约占了70%-80%。但这个比例不能再低了,尾货比例太小最终可能会导致尾货市场难以以价格取胜,终将昙花一现。”

  模式细分是出路?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众多尾货市场难以为继,触礁撤离;而令人吊诡的是,一些尾货市场仍然在一年内获得了超过30亿元的销售额,并依然保持扩张姿态。

  据梁吉良统计,去年夏天至今,北京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天兰尾货鞋城、天汇尾货商城、天通尾货市场、回龙尾货淘宝城等八大尾货市场销售额已超过30亿,加上品牌尾货折扣店、库房批发、零散的商户在内销售额将突破50亿。另据调查,北京5000平米以上的专业尾货市场已超过15家,今年前四个月就开张了3家以上,目前还有三四家超万米规模的尾货市场、淘宝城正在招商。

  而现有的尾货市场也在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今年4月30日,打着“名品+低价”招牌的天兰尾货奥特莱斯开业,宣称价格比大商场品牌低50%至60%甚至更多。这个号称是“升级版”的尾货市场,已有红豆、鄂尔多斯、恒源祥、乔丹、绅士、花花公子、太子龙、361°、特步、达芙妮等40余个国内品牌进驻,同时买断了50余家国内二三线品牌独家处理折扣库存权。

  诞生于美国的“奥特莱斯”(OUT-LETS)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的意思,是由工厂店逐渐发展为专门销售过季、下架、断码品牌服饰商品的一种商业业态,又称品牌直销购物中心。而天兰尾货奥特莱斯这种新型尾货市场的出现,在尾货行业内部也引起了争议。争议集中在这种模式是尾货市场的升级还是细分?

  “天兰尾货奥特莱斯可以说是新型模式的探索,也可以称之为尾货市场的细分。”梁吉良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天兰尾货奥特莱斯区别于传统摊位市场,这里100%主要经营品牌商品,厂家和区域代理商直接铺货,非联营模式,因而比大商场更能争取最大的折扣空间;此外,执行统一收银,统一管理等一系列尾货主体升级后管理措施。

  专业委员会正在酝酿

  细分也好,升级也罢,《标准》的伺机而动,让尾货市场终于进入了“标准时代”。

  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标准》对尾货市场的设施、商品质量管理、商品陈列、进货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还要求尾货市场销售商品必须滞后于正货市场以及商场超市渠道,并与正货市场存在空间的距离。

  据介绍,一些品牌服装公司为了保护指定代理商的利益,两年之后才允许库存产品流入市场,因此尾货的款式较正品要陈旧一些,而那些外贸出口剩余的尾货,也要半年之后才能进入市场。

  “大家普遍认为尾货市场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尾货市场已经从探索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了。”一直参与《标准》制定的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为何在此时实施《标准》,“尾货市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常熟五大尾货中心,郑州、河北也成立了一些尾货市场和交易中心。经过六次研讨会的商讨,我们对尾货以及尾货市场创新与规划及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简言之,尾货市场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成熟,所以我们适时出台并于7月1日起实施这个行业标准。”

  但《标准》的实施并非如想象中一帆风顺,因其是行业推荐执行标准而非强制执行,其实质性作用一直众说纷纭。

  “这个标准给两年来一直‘自行其是’的尾货市场定下了‘规矩’。”参与《标准》制定的梁吉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标准》对尾货市场前期的商圈定位、商品定位、服务管理、货品、货源、物流、信息、平台都做了规定。

  “《标准》的意义很大。”洪涛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了《标准》的作用,“《标准》界定了什么是尾货,什么是尾货市场,并且对经营、管理、设施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也避免了尾货市场盲目的发展和尾货概念的滥用。尽管是行业推荐执行,但是对尾货行业的经营和管理者仍然有约束作用。”

  但仅有《标准》这个“金箍咒”似乎还并不能完全约束尾货市场,参与《标准》制定的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标准处处长胡剑萍表示,尾货行业仍旧呼吁建立尾货市场行业协会,以推动该标准的实施。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万文英也透露,中国商业联合会开始酝酿成立尾货市场行业协会。中国市场协会副会长郭冬乐则认为,尾货市场发展到现在,也可以考虑建立行业协会,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贯彻执行这个标准,更好地研究尾货市场的发展。

  但洪涛和梁吉良均表示单独成立一个尾货行业协会可能性较小,“我觉得成立一个尾货商会是比较好的选择,”梁吉良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现在尾货市场有几个不等,规模不等,档次不等,商户资源也不统一。你开你的,我开我的。如果长此以往,尾货概念会逐渐淡化、混淆,体现不了尾货这一创新模式。尾货商会会实现信息共享、货源共享,但这个商会一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洪涛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我们计划成立一个尾货行业专业委员会,已经酝酿很久了,现在基本成熟。这个委员会会把尾货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商户集合起来,大家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标准》每两三年要进行修正或完善,也需要有机构或组织来完成这个工作。”

  记者观察:

  尾房市场的前车之鉴

  早在2006年3月,尾货市场的先行者——七彩尾房超市就已经在国内现身。据媒体报道,七彩尾房超市试营业首日就迎来5000多人,其火爆程度令人咂舌。而如今,尾房超市这个概念不仅未成气候,而且渐成销声匿迹之势。

  尾房超市之所以只是一个“春天的故事”,原因在于虽然七彩集团高调保证其有充足的房源,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尾房的绝对数量本来就不多。“链家地产”统计显示,在北京的存量房中,尾房还不到1%;在北京增量房的销售中,也不到10%。而且尾房的产权关系一般都很复杂,本身就很难进入交易市场。

  此外,七彩尾房超市的人员强调,性价比高的房子才是好房子,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性价比高的房子并不就是便宜的房子。消费者不应从性价比这个角度对尾房产生期待。

  房源和性价比之困,让尾房超市难以“笑到最后”。

  值得庆幸的是,从尾房到服装尾货,尾货市场内部一直在滋生新的产品种类和销售模式来加速行业的更新换代。

  据著名木塑地板技术专家汪斌预测,随着房屋销售未见大幅度起色,地板市场出现供大与求的状况,出口产品大量积压,一种新的尾货种类——地板尾货市场即将悄然登场。

作者:周海滨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