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从2009年6月1日起,全面履行餐饮服务监管职能,两个多月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积极探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过渡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截至7月31日,全区14个市、75个县(市)均已交接餐饮服务监管工作;14个市、63个县(市)完成交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为推进全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前开展,8月12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全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对下一阶段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方面:
一是做好新职能交接、过渡工作。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保证过渡期间监管工作不脱节、不松懈、不出大的问题。做到监管职责无缺位、监管区域无盲点、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环节无断链,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抓好本系统人员的学习培训,使执法人员尽快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在餐饮服务监管方面赋予的职责,尽快进入餐饮服务行政许可、执法监管的新角色。同时抓好全区各地餐饮服务业业主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强化“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守法经营的意识。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原有的监管工作经验教训,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拓宽思路,实现餐饮服务监管有所进步,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四是督促餐饮服务业业主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索证索票、台账建立、保洁消毒、食品安全承诺等制度,形成用制度来管店管人的工作机制。
五是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审评审批,规范行政许可,充分发挥技术门槛作用,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动态管理,对在监督检查或监测评估中发现达不到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坚决依法及时查处。
六是加强餐饮服务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电子监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对全区近9万家餐饮服务业实行电子网络化监管。
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面:
按照《全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和《2009年下半年全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重点地区是餐饮服务管理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为重点,严厉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加强对餐饮具、熟肉制品、蔬菜、养殖水产品、干制鱼类、非发酵豆制品等六大类监督抽验。
在开展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方面: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结合新职能,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探索,扎实推进农村50人以上集体聚餐报告指导工作,确保以县为单位100%的乡镇,以乡镇为单位60%的行政村推行这一制度目标的实现。一是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推进这一制度是确保农民吃得安全,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件大事。二是抓好乡村厨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农村集体聚餐的安全。三是进一步加强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自我防范的意识。
在重大节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方面:
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科学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百色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和第六届中国—东盟“两会”等重大节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