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在美丽的深圳西部海滨蛇口,改革开放的传奇在这里缔造;三十多年后,在同一片热土上,一个新的传奇正在书写,那就是作为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第九个保税港区——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将为深圳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口岸功能的特殊监管区域,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监管区域于一体。7月10日,保税港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10部委的封关验收。作为将进驻保税港区的检验检疫部门,深圳检验检疫局在前期筹备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保税港区检验检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前海湾保税港区从国务院批复设立到一期封关验收,仅九个多月,实际建设期从2009年3月开始只有三个多月。作为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单位,深圳检验检疫局面临头绪多、时间紧、任务重的诸多困难。
为做到有预见、有准备、有规划,今年3月,深圳局成立了由局长刘胜利挂帅的前海湾保税港区检验检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原则。
随即,深圳局下属分支机构蛇口检验检疫局克服业务量大、工作繁忙、人手紧张的困难,指定专人专项负责指挥,并抽调4名工作人员脱产专职筹备工作,以确保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随后,筹备工作小组的人员就开始争分夺秒地调查研究。他们认真研读特别监管区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仔细了解前海湾保税港区产业规划方案、《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结合检验检疫监管实际需要,详细制定了检验检疫查验监管设施和信息建设需求方案,并积极与保税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及有关设计建设单位沟通、联系,力争在保税港区一期完成检验检疫主要基础设施和监管设施的建设。在保税港区筹备期间,国家质检总局、深圳局党组都对筹备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确保了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保税港区内已经建成检验检疫现场办公用房约3800平方米,查验和卫生处理平台共120车位,熏蒸场地约3000平方米,查验场4.08万平方米,同时建立了码头泊位、闸口、检验检疫查验台、卫生处理场地的视频监控系统,并在各办公区内铺设了48芯通讯光缆,配备了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设施。其中闸口检验检疫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率先在全国检验检疫视频监控手段上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针对保税港区的检验检疫监管仍然采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检验检疫制度和规范。而作为国际自由港发展形式之一的保税港区,更需要一套能适应现代企业运作的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以便适应保税港区内复杂的业务模式和货物流向。对此,筹备工作小组最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关于“检验服务于监管、要重视运用检验结果及时调整监管措施、着力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示精神,大胆提出“大监管”的监管模式改革思路。
“大监管”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在监管的框架下安排检验检疫工作,其基本模式为:全部进出口商品在口岸出入境时,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检验检疫机构受理后,根据不同要求安排三种查验:一是按照检验检疫商品目录进行查验,即落实现行的查验要求;二是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对检验检疫目录外的商品进行抽样查验;三是根据出口商品不合格的反馈信息及其它监管要求进行布控查验,查验或处理合格后放行。
在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局将以其为平台,以电子公共信息平台为依托,全力打造港区内检验检疫大监管模式。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账册,实现对港区内企业全备案和进出口货物全申报,货物“入区全申报,区内全监控,出区全控制”,实现对港区企业货物的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分类管理。同时通过强化闸口功能,探索检验检疫嵌入式闸口管理,实现对物流信息和闸口信息的掌控,提高检验检疫监管的有效性。
乘风破浪正当时,大鹏展翅正高飞。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在续写深圳改革开放史上新的辉煌篇章过程中,必将留下深圳检验检疫人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