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市质量技监局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通过实现食品监管模式“三个转型”,在源头把关,从帮扶入手,靠制度抓落实,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由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检测转型为复合型的“源头”把关。今年以来,张家口市局在对辖区52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详尽档案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产量低、生产设备和检验能力欠缺的现状,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A、B、C”的监管方式:对具备保证产品质量能力的A类企业重点扶持,对生产条件恶劣、无证照且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C类黑作坊严厉打击并报政府予以取缔,对具备一定规模但存在设备管理缺陷的B类企业,则侧重于完善软硬件设施,必要时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实施现场指导。在此基础上,该局要求企业按照原料表提供原材料检验报告或相关的验证文件,对不具备检验能力的企业,则由有资质的质检机构承担其对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把好企业生产的“源头”。同时,为企业建立了原料验质员岗位责任制,完善了仓库保管员岗位责任制。还先后举办了3期分别面向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检验员的培训班,树立了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目前,该局已与22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质量承诺书》,同时,质监部门及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计量、标准等技术服务,激活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张家口市局通过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转型为对原材料、工艺流程、出厂检验的把关,实现了对食品生产的全程监控。
由对产品不合格企业的事后查处,转型为事前的帮扶服务。对不合格食品企业的查处,仅仅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工作中,张家口市局从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入手,将过去单纯的对不合格企业的事后查处,转型为事前的帮扶服务。对预审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审核中提出的不合格项、日常监督检查及年审中查出的问题,都立即组织技术人员“会诊”,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帮助企业及时整改。没有产品标准的帮助查找、制定相关标准;计量器具不合格的立即检定、维修、校准;管理方法粗放的制定质量管理手册;技术水平低下的完善工艺流程要求;设备落后的联系购置生产、检验设备;还协助企业进行原材料购进和产品出厂的质量检验。使企业通过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真正能够上能力、上水平。
由对食品质量的随机检测和突击检查转型为坚持制度的落实。张家口市局认识到:随机检测和突击检查当时有效,但是容易形成“雨过地皮湿”的现象,只有靠制度才能抓长效。他们出台了《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细则》等制度,对市、县两级质量技监部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职责、监管内容、监管程序、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和细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分别由市(分)局、县局、技术机构的“一把手”负总责,按照乡(镇)、村、街道划分出178个责任区,层层签订责任状,并严格落实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监管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这些制度下发至县级局后,各县(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万全县为企业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台账和计量监督抽查台账,使企业对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监管部门可以“对症下药”。同时,还建立完善了《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既保证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又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的质量安全事件,迅速开展事故处理和紧急求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