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认证目录中,机电类产品占大多数,除部分玩具已经列入,其他轻纺类产品少之又少。鉴于我国轻纺产品现阶段所面临的处境及其长远发展的需求,应使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生产过程的概念植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加大推进企业认证、产品认证是促进轻纺产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需要推进产品认证。据统计,2009年2月23-27日,欧洲9个国家就召回19种中国产品,其中服装占被召回产品总数的32%,主要原因为有害物质超标。一系列的召回事件表明,我国服装等轻纺产品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质量安全隐患,企业在质量安全意识、质量把关与新技术的运用上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亟须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管理,及时掌握国内外本行业的最新资讯,重视产品设计的安全认证、生产过程的环保管理,实现产品升级和企业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
2.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推进企业认证。现阶段,我国轻纺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出口轻纺产品大部分是贴牌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方面制度尚不健全。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轻纺产品生产企业屈指可数,通过ISO14001环保管理体系和OHSA18001职业安全卫生体系认证、主动实施“绿色标签”认证的企业更是少数。而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大多没有对产品设计的符合性作出规定,更无相应的免责条款,生产企业往往就要承担产品不能出口或返工整理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质量管理认证,企业建立自身的质量控制方针,落实质量目标要求,提高自身的质量把关能力,对客户提出的一些不当要求及时作出反应。这将从源头上解决我国出口轻纺产品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为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3.突破贸易壁垒需要推进和规范轻纺产品认证认可体系。推行国际标准和产品生态标签是发达国家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欧盟国家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绿色认证涉及近5000多种产品;日本对进口商品的绿色认证也越来越多,且愈来愈严。因此,完善我国符合 WTO 机制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体系以及推进和规范我国现有的认证认可体系势在必行,对突破他国对我国采取歧视性技术性贸易措施,合理保护我国产业,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4.规范市场和引导健康、卫生、安全消费需要推广认证认可。消费者在选购服装鞋帽等轻纺产品时并没有把质量安全意识放在首位,或者仅简单以“纯棉”论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或者产品严重掉色、变形等情况时维权困难。鼓励轻纺企业加快认证步伐,实施绿色环保生态生产,能够规范市场,并促进出口贸易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选购指引和质量保证,实现限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我国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等目标。
5.提升质量监管效能需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认证认可。引导企业顺应国际贸易的生态潮流,进一步加强ISO9000、ISO14000等国际标准认证和产品生态标签认证工作,尽早确立使我国出口轻纺产品开发研制遵循从设计到废弃全过程的绿色思路,促使更多企业产品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证”。引导相关企业加强沟通,考虑建立适合我国轻纺行业发展的体系认证制度,以行业准入制度规范管理,以行业认证促进发展,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标准化的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实施认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涉及产品质量的所有要素全部纳入监管范围,通过建立质量溯源体系、质量诚信体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实现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长效机制,是实现质量监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的基础,是提升质监部门监督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检验检疫部门在对企业的日常监管过程中,一直在探索低成本、高效能的监管模式,验证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过程。加大推进企业认证、产品认证是促进轻纺产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促进企业参与认证认可,是符合建立全过程监管链条和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精神的进一步要求。据此建议:
一是部门协调。质量监督部门、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与各行业协会紧密联系,完善适应我国轻纺业发展水平和具有竞争力的认证认可体系,统一和逐步提升各种产品认证的科技水平和权威性,并加强监督认证认可机构、监督社会检测机构,着力提高认证有效性、服务性,降低企业认证成本。
二是政策扶持。为提升企业积极性,对于已实施产品认证和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并有效执行的企业给予实施“绿色通道”等快速检验检疫和通关的便利。对于采用高水平管理和绿色环保生产突出的企业,应给予高科技企业的待遇。
三是技术支持。发挥实验室优势,协助企业进行质量的监控和提升,收集并向企业提供国外最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开展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调查、研究工作,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四是加大宣传。加大对于认证认可体系的推广宣传力度,使之深入行业内各个生产、物流和消费层面。对于诚实守信、产品质量优良、管理水平突出、勇于承担产品社会责任的企业,加大宣传、推广其经验的力度,树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