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十年回眸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1999年那个火热的夏季,三支队伍像三股河流,汇聚到一起,高高地擎起同一面旗帜。从此,演奏了一曲全新的乐章。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十年,只是弹指之间。但是,弹指之间,却在这里指向一个壮美的辽阔。我们的旗帜,跨过了一个新世纪的门槛;我们的视野,穿越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藩篱;我们的脚步,跃上了中国特色质检体制的台阶。

  请你用真情打捞逝去的岁月,请你用真爱磨洗往日的光彩!别忘了,我们的企盼,我们的奉献,我们的拼搏,我们永久的期待……

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班子:局长、党组书记邱栋久(右三),副局长、党组成员吴世平(右二),纪检组长、党组成员张艳芳(右四),副局长、党组成员吕小斌(右一),副局长、党组成员方元炜(右五)

  让数字构筑丰碑

  万物在数字中成长。数字的河流,连接着涓涓溪水。请你从我们的数字中读出群山,读出伟岸。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对外开放的热土。早在唐朝,徽商群体逐渐形成。他们将地产丝绸和茶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各国。商品,让安徽走向世界。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安徽芜湖被列为通商口岸。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的27年间,安徽对外贸易执行国家下达的出口商品收购调拨计划任务,不直接对外经营。1978年安徽进出口总额0.112亿美元。

  1998年进出口总额为31.2亿美元,2008年安徽进出口总额达到204.4亿美元。10年增长5.55倍。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安徽外贸进入快速增长期,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前列。

  检验检疫因对外开放而产生,对外开放因检验检疫而扩大。1960年安徽商检机构成立,1964年动植物检疫机构成立,1982年卫生检疫机构成立。1999年6月25日,安徽商检局、合肥动植检局和合肥卫检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厅级建制。同年8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

  10年发展变革,目前,安徽局内设18个处室,5个直属单位,下辖芜湖、安庆、蚌埠、马鞍山、铜陵、黄山、阜阳、池州8个检验检疫局,和合肥机场、淮北2个办事处。并在天长市、合肥新站和芜湖出口加工区派驻人员,完善外向监管功能,就近就地为外贸企业服务。

  全局现有干部职工512人,其中在职人员415人,离退休人员97人。在职人员中,省局241人,分支局174人;研究生学历78人,占19%;大学本科学历259人,占62%;中共党员299人,占72%。

  10年来,安徽局发展大致走了三大步:第一步,从1999年至2002年,主要是理顺业务关系,调整内部职能。第二步,从2003年开始,大力加强安徽局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保障能力,改变安徽检验检疫系统的面貌。第三步,从2005年开始,大力加强制度创新和检验监管业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

  10年来,在总局支持下的自主投资或由地方政府投资,新建了省局、芜湖局、阜阳局、黄山局、铜陵局、池州局和淮北办事处综合实验楼;解决了合肥新站开发区和芜湖出口加工区办事处的办公和实验室用房;改善了马鞍山局、安庆局、合肥机场的办公条件。基本建设适应了业务工作的需要,提升了服务功能,改善了窗口形象。

  10年来,安徽局扩建升级各类实验室16个,获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和CNAS认证的实验室11个。其中商品检测实验室8个,卫生检疫类实验室3个。这11个实验室中,列入总局规划的重点实验室4个,区域实验室2个,常规实验室5个。已列入国家质检总局规划,正在建设中的实验室5个。现有仪器设备1000多台(套),对1000多个检测项目(类)进行检测和鉴定;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各种传染病监测、预防接种。仪器设备投入由2000年初的0.23亿元,增加到2008年底的1.29亿元,增长了4.61倍。

  让检徽闪烁光芒

  一切的光芒,都有一个光源。那里书写着: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

  承担着全省2740多家企业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任务。检验把关涉及的重点进出口商品共有17大类。1999年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4.04万批、13.07亿美元。2008年达到10.8万批、68.3亿美元,分别增长1.67倍和4.23倍。10年间,共检验检疫出入境商品64.19万批,货值292.94亿美元。其中,检验出境货物60.74万批,货值232.23亿美元;检验入境货物3.46万批,货值75.38亿美元。

  2000年至2008年,共检疫集装箱24.33万标箱。在口岸截获动植物疫情988起。检疫查验出入境飞机1362架次。查验出入境人员34.55万人。对出入境人员实施监测体检9.99万人次,预防接种7.83万人次。检出各种病例17741例。这8年间,共签发各类证单近110万份,其中2003年至2007年,原产地证签证量连续5年位居内地局前列。

  10年来,安徽局推进和谐执法,创新执法机制,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先后共查处47起比较重大和有影响的违法案件。因案制宜,执法准确,实现了零复议、零诉讼。多年来,安徽局始终把普法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前提性的工作,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三五”普法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普法先进集体”。

  通过依法把关服务,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每年针对进口不合格产品帮助企业对外索赔400多万美元。2000年至2008年,向国外索赔共2909.72万美元。

  2002年查处以旧顶新的二手彩超,引起国家局的高度重视。2005年查处美国慈善基金会捐赠安徽医疗保健物品中含有大量二手产品问题,引起了省内、香港、美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检验鉴定出芜湖某企业从德国引进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装置,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从2003年至2006年,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得到仲裁:德方返还中方241.59万欧元,同时德方还要支付给中方经济损失和其他费用109.06万元人民币。在全部涉案金额中,德方赔付率达到90%。

  严把国门,防止疫病疫情传入传出。10年来,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强化技术把关能力,提高疫情截获率,检验检疫植物检疫人员为保护安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1999年以来,共截获各类植物有害生物640余批次,其中多次截获松材线虫、假高粱,双钩异翅长蠹、天牛、小蠹、爪哇根结线虫等检疫性有害生物。

  2002年,某进口货物包装在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的岩寺被截获松材线虫,有效阻止了松材线虫对黄山松的危害,为保护安徽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作出巨大贡献,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2005年4月14日,从进口的果树种苗,截获一头活体天牛幼虫。2006年,在进境展销水果莲雾中截获大量柑橘丝粉蚧。2008年,在来自德国空运样品轮胎包装托盘中检测出拟滑刃属线虫和小杆目线虫。

  几年来,精心组织,科学防控,全力以赴,加强卫生检疫。完成了2003年防控“非典”疫情,2005年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今年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

  由于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属于外来输入性,把住“国门”第一关,将疫情挡在国境之外,显得尤为重要。从4月25日以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安徽局在合肥空港和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等水路口岸,部署了防控力量,实施严防死守。合肥空港对香港和韩国飞机开放,长江口岸停泊外轮,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复杂。

  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抽调精干力量,对合肥机场出入境旅客实施了严密监控。主动倡议与机场8个单位共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在省防控领导小组中,安徽局作为口岸组牵头单位,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

  7月17日,从来自香港的入境旅客中发现两名甲型H1N1流感病例。随后又配合追踪密切接触者,其中一人也被确诊。这是安徽省首次从本省口岸截获“甲流”病例。整个过程充分反映我们在口岸的防控措施是严密的、规范的、有效的。

  10年来,应用信息技术“嫁接”检验检疫网络,建成了局域网、广域网,从“玛格尼斯2000”到CIQ2000系统,通过不断升级,建设了门户网站,实现了检验检疫工作办公网络化、数据传输智能化、内部管理信息化。

  大力推进认证认可。目前,安徽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备案142个,46.8万亩。出口蜂产品养蜂基地备案20个,备案蜂群12.4万群。水产品基地75万亩。全省出口食品生产备案企业235家,实施HACCP验证企业67家;对外注册80家次。出口质量许可证企业188家次,2003年以来办理强制性认证免办1200份。

  对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评审认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共通过评审认证企业1815家,其中ISO9000认证1556家,ISO14000认证132家,ISO18000认证68家,HACCP认证59家。

  积极主动地帮助出口工业品生产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对全省60家企业实行“一类管理”,帮助65家企业进入出口“绿色通道”,对62家企业的110种产品实行电子监管。帮助安徽三个汽车、家电名牌产品争取出口免验。

  让真情铺陈精彩

  检验检疫为社会服务的事情越不计细小,自身的形象就会越高大。

  10年来,检验检疫走过的历程,是执法把关的过程,更是热情服务的过程。安徽局始终坚持寓服务于把关之中,在把关中体现服务的理念。检验检疫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安徽产品国际竞争力,在外国消费者中塑造“安徽制造”形象。

  无偿为企业开展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咨询、培训工作。我们建立了世界标准信息库,最新标准5万多条。

  加强对受国外通报企业的相应处置工作,不断增强自身对国外通报、退货、召回商品进行调查追溯的工作能力。认真开展WTO/TBT、SPS信息搜集、研究、咨询、培训工作,帮助安徽进出口企业克服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欧盟的RoHS、WEEE、EuP指令、REACH法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技术壁垒的能力。先后举办了玩具、服装、基地监管、REACH法规培训班。对于玩具等敏感商品,检验检疫人员帮助企业熟悉美国和欧盟标准。对外包加工点进行摸底调查,整合游离于法检外的加工点。

  根据区域经济特点,确定重点扶持的敏感产业集聚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天长玩具加工集聚区、黄山茶叶加工集聚区、砀山果蔬加工集聚区、阜阳肉类加工集聚区、临泉蒜制品加工集聚区、亳州中药材加工集聚区。

  从2004年起,安徽速冻食品行业投入1亿多元新建厂房5家,更新设备。检验检疫人员提前介入,具体指导,提高了我省速冻食品出口的竞争力。诚信食品出口额由第一年出口2万美元,到现在的近2000万美元。阿幸食品也由原来的一个简易的包装车间发展近万平方米的规模企业,出口额达700多万美元。企业的老总常常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没有检验检疫局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他们的今天。安徽出口罐头近几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口罐头由原来的不到2万吨发展到现在的10万吨。

  2000年至2008年,经安徽局检验出口的茶叶从1.12万吨增长到2.32万吨,出口量翻了一番。这10年是徽茶高速发展的10年。这10年,也是安徽局努力促进徽茶资源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服务茶叶出口的10年。10年里,检验检疫人员深入茶叶生产基地与企业,推进茶叶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帮助企业按照ISO9000、GMP、GAP、SSOP、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力度,加强基地建设。备案基地已达3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出口茶叶备案基地之一。

  在奇瑞建设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步都有检验检疫人员服务的身影。在设备引进过程中全程介入。2005年奇瑞公司迅猛发展,出口量已占到全国轿车出口量的80%。在充分保证出口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等级,在检验程序上采取较为灵活的多种检验方式,推行“型式实验+抽批检验”的监管模式。

  通过检验检疫协会这个桥梁,为出口企业提供服务。免费提供《检验检疫信息交流》120期。提供各类期刊资料32000多份,提供经贸动态和政策信息26100多条。

  2009年,在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安徽局开展了“百名干部企业行”活动。集中3个月时间,下派49个工作小组,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面向所有进出口企业,重点深入出口骨干企业开展送信心、送政策、送标准、送技术、送培训等“五送活动”。在征求进出口企业需求意见阶段,共征集445家企业,各类意见和建议1100多条。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编制了“综合礼包”360份、光盘214张,分别送到企业。对其中的136家重点骨干企业,又量身订制了“专业礼包”。同时,深入企业,现场培训企业负责人及专业人员500多人次。

  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办”,把服务送到企业最需要、最实用的地方。检验人员深入到地处革命老区六安的双龙机床厂,不仅送去卧式车床进口国标准,而且,对他们即将迁入的新厂规划提出专业建议;帮助山鹰纸业大幅降低进口废纸卫生处理成本,预计全年可达百万元;帮助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了解欧盟REACH注册的现状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企业实验室存在的操作不规范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制定并实施了帮扶外贸企业的8条措施。今年,又配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承包国外工程并在国内采购商品出口的企业,推出4项服务措施。按照出口产品的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检验抽查,降低企业检测成本。确定专人统一受理企业咨询,实行不同类型的商品一次报检。帮助企业加强对采购物资的质量验收。主动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协调,加快安徽外包工程采购产品在口岸通关验放速度。与天长市政府联合举办了“质量安全情况通报会”和现场咨询活动。当场发放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料1600余份,现场答疑89人次。

  在把关服务中,充分展示了安徽检验检疫人的良好形象。10年来,安徽局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加强检验检疫文化建设,开展“读书月”活动,组织全员健身,举办趣味运动会。省局机关获得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九年获得“三优”文明机关;局报检大厅连续8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保健中心报检大厅、中检安徽公司被评为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

  所有分支局都是市级文明单位,其中马鞍山局和阜阳局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马鞍山局综合科、黄山局综合科、芜湖局综合业务科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机场办、蚌埠局、阜阳局、铜陵局综合业务科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

  2007年,检验检疫局在安徽省效能考核排名第四;2008年效能考核在中央垂直管理的18个单位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让今天告诉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既有对攻坚克难的喜悦,更有踏上新起点的豪迈。

  坚持科学发展。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安徽局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贯穿“创新监管模式、提升行政能力、促进外贸发展、服务安徽崛起”这个主题,在强化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加强检验检疫业务管理、支持安徽外贸渡过难关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97%。

  明确发展思路。对2009年的工作,安徽局提出,紧紧扭住“6项重点”,确保做到“5个不发生”。

  “6项重点”: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在科学发展、服务大局的能力上有新提高;二是完善制度,在提升全省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上有新进步;三是创新服务手段,在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有新成效;四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在技术保障能力上有新进展;五是推进业务改革,在创新机制、简化检验检疫程序、方便货物和人员进出上有新突破;六是加强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在加强检地、检企合作的成效上有新变化。

  “5个不发生”:一是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二是不发生损害或侵占外贸企业利益的职务犯罪;三是不发生检验检疫责任导致的重大索赔退货事件;四是不发生重大疫病疫情在安徽传入传出事件;五是不发生由于我省检验检疫责任,导致安徽产品在国外信誉受到影响的事件。这5条刚性约束,体现了我们把关和服务的底线。

  规范内部管理。对10年来出台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共涉及290件制度,其中废止136件,修订93件,保留54件,新增7件。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制度体系,推动了机关管理的科学化,确保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确保制度执行的连续性、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健全和完善了议事决策制度、机关工作制度、会议管理制度、中心组政治学习制度。强化了检验检疫业务工作,召开了业务工作协调会。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多方面提振干部职工的“精气神”。

  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重点做好“内部三定”和“三位一体”这两项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内部三定”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理顺职能,减少职能交叉,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内部三定”工作,强化监督管理的职能,强化省局宏观协调职能,加强省局对分支局的业务指导。在此基础上,逐步实行管理与执行职能的分开,探索转型后的职能运转方式。

  转变管理理念,跳出延续多年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加强宏观质量监控,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找准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流程。在内部,强化法制、认证、监管等业务综合部门的职能,通过全面掌握全省外贸发展情况,通过与海关及口岸局信息共享,通过准入管理、过程监管、专项监管,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档案,掌握质量动态,适时调整监管方式。通过与各级政府签署各类合作协议的形式,形成外部合力。

  健全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分门别类实施相应的扶持措施。建立“检企”对话平台,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落实好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签订的各类合作协议,提高安徽产品的通关效率、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加强能力建设。根据安徽进出口产品结构和执法工作的需要,对全局实验室建设发展进行规划。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加强科研工作,围绕一线需求,研究快速检测方法。积极参与安徽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与海关、港口、码头等部门的信息共享。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重点抓好处级领导干部综合行政能力培训和新进人员的任职培训。以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为突破,培养建立学科带头人队伍,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强化责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兢兢业业完成组织上交付的工作任务。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回顾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

  安徽局局长、党组书记邱栋久说:“我们要在全局上下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顾全大局之风,大兴团结和谐之风,大兴勤政廉政之风。兢兢业业守国门,真真切切抓质量,实实在在搞服务,不断增强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检验检疫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开创检验检疫事业新局面。”

  (本版文图由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

作者:孙中杰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