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新能源汽车的风起云涌,在2009年演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与基地的群雄逐鹿。大量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正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且有依托产业基地发展为产业联盟的趋势。与之前大小车企新能源汽车项目各自为战相比,以联盟形式整合产业资源是一种进步。它结合了产、学、研、用等上下游相关单位,形成立体式产业链,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可望结束各个企业在研发上的单打独斗,降低研发成本、销售成本。
对企业而言,联盟可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地方政府而言,给产业联盟以政策优惠也比给单个企业来得更合情合理。在已成立的联盟与基地中,地方政府都是不可替代的推手。
科技部曾计划4月下旬组建新能源产业联盟
2009年4月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中国电动汽车论坛”上发言指出,近期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和配合,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创新联盟,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发展,大力促进汽车产业的振兴。
万钢曾进一步透露,2009年4月下旬,我国将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的合作。该联盟将通过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各环节的积极性,重点突破关键瓶颈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总体研发体系,更快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
但不知何故,上述计划并未在4月份附诸实施。
目前,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虽然仍在筹建中,但已陆续有多个地方政府以当地汽车企业为主体成立了数个类似联盟。
地方性新能源产业联盟陆续成立
在北京、重庆、上海、广东相继宣布成立新能源产业联盟或基地之后,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其他各地的新能源产业联盟也都已呼之欲出。吉林省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并将协调一汽集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对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提供重点资金支持。在深圳,以新能源轿车的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的五洲龙为核心,新能源产业链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包括整车、充电设备、相关核心零部件以及相关资源的产业基地也初现端倪。
观点碰撞:地方新能源产业联盟遭媒体质疑
正方观点
原机械部汽车司副司长、发改委汽车专家组组长张书林:整合产业资源是进步
与企业各自为战相比,以联盟形式整合产业资源是一种进步。它结合了产、学、研等上下游相关单位,形成立体式产业链,有望通过资源的合理整合,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性研究上取得一些突破。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建议采用产业联盟的方式,集中资金进行投入,通过产学研的分工与合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由于合作主体与技术路线的不同,可能形成若干个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以及相应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但我相信,由于最后的选择权在市场手中,各个联盟之间必然能够通过竞争与交流,实现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的全面提升,拉动产业升级。
反方观点
反对观点一:新一轮的重复建设或将开始
各地的联盟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已成立的联盟与基地,无不以大型汽车企业为龙头组建,地方其他机构只是配角,如此联盟有可能将之前企业间的竞争升级为集团间、地区间的竞争,从而难逃各自为战的格局,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利益和政绩,给本地联盟以试运营和采购政策,从而加剧这种割据趋势。
反对观点二:地方保护雏形初现
随着各地选定本地企业产品作为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主力车型,并且只针对个人购买本地产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再加上各地的产业联盟和基地,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推广中的地方保护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