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组织完成的《2008年中国产业安全状况年度评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围绕钢铁等10个重点行业,分析研究了2007年以来产业安全状况、影响因素、近期趋势及对策建议,力求从总体上反映中国工业产业安全状况。
据介绍,为准确掌握中国产业安全状况及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组织有关研究机构,从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产业成长性和产业发展环境等几个方面,围绕钢铁、石化、轻工、纺织、机械、船舶、汽车、电子、建材、有色10个重点行业,对2007年以来的中国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2007年,这10个产业合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的94%、85%和76%。
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形势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特点。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总体上产业安全状况比较好,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调整相互交织叠加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以来,产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产业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报告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工业领域产业安全风险加大。其中的关键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下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既要继续扩大开放,又要防止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的出现。在短期内,将从产业绩效和成长性方面,对产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能够通过鼓励培育自主品牌、支持技术创新和优化结构,则有可能提高技术控制力、品牌控制力和结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产业的长期安全。
报告对维护产业安全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近期产业成长性普遍面临困难,保增长成为当务之急;要强化对关键环节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控制力和品牌控制力;加快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发展的结构竞争力;要灵活应对当前形势,缓解外贸发展的困难局面;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面对危机的承受能力;要加强信息化和公共平台建设,为提高产业安全水平和竞争力提供外部条件;完善产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贸易救济体系与机制,加强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加强预警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统筹协调,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积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秩序,为产业安全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