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重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将2009年4月27日开始实施的部分福克斯、蒙迪欧致胜、马自达3及奔腾轿车召回活动的车辆范围扩大,补充召回的车辆总数共计13097辆。
据悉,此次补充召回的原因是天窗玻璃总成供应商没有建立起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影响了两家厂商对召回车辆范围的确定。这也是我国实施汽车召回近5年来的第一起补充召回案例。
众所周知,对于厂商来说,召回就意味着厂商要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安排专门的人力、物力进行维修更换服务。与此同时,召回还会给零配件生产供应等环节带来一定的压力。可以说,召回对于厂商来说,是一次责任感和工作流程的双重考验。本次两家汽车厂商能够在实施首轮召回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迅速确定补充召回的范围并实施召回,这种快速反应和负责任的态度值得肯定。
汽车召回实施近5年来,中国大部分汽车厂商对于召回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观望转而变成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对于召回的认识也从一开始的陌生转而变成如今的积极推动。可以说,本次补充召回既是两家汽车厂商的“个人行为”,也可看作是汽车召回逐步成熟完善的“集体意识”。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汽车消费环境的逐步成熟来说,都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导致本次补充召回的原因不在于整车厂商,而是由于零配件生产企业的疏忽。众所周知,汽车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汽车零配件的质量。从几年来的汽车召回案例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安全隐患都是由于零配件的质量缺陷,而非装配原因。在记者参与的几次汽车召回研讨会上,多家汽车厂商都曾呼吁将零配件生产企业纳入召回体系。
有关人士认为,零配件厂商数量较多,产品往往同时供应给数家厂商,如果将零配件生产企业作为汽车召回的主体之一,至少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但是,完善零配件生产企业的质量追溯体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追溯体系,那么一旦配件出现质量缺陷,单靠整车厂商的追溯体系很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使得本应被消除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另外,有关人士认为,能够成为长安福特和一汽汽车的供应商,这家天窗玻璃生产企业本身规模和质量水平在业内应该是不错的。因此,其存在的产品追溯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有可能不是个别问题,而是行业内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目前的问题在于,缺陷汽车召回管理部门对于零配件生产企业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力度要远低于整车厂商,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单靠自身约束的零配件生产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产品追溯管理体系是不现实的。因此,记者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切实提高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门槛”,整车厂商也可以对其进行具体要求和约束,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加压,从而快速完善零配件生产企业的产品追溯管理系统。
第一起补充召回出现之后,很可能还会有第二起、第三起。因此,如何从本次召回中发现问题并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应该是下一步最应该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