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在这块浸透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上,如今建起了一个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得有声有色。目前,地处大别山区的湖北黄冈市,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4个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优势特色农产品示范面积达15万公顷,产值超过15亿元,2003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因此增长3.4%,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65元。
从贡米到名牌
黄冈是湖北省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而蕲春县则是黄冈最大的优质稻生产区,这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所产蕲春珍米,为历代皇宫贡米而声名远播。
但是,过去由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制约,蕲春珍稻不仅种植面积小,而且产量也很低。农业标准化的兴起和推广,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蕲春珍稻获得了新生。2003年初,在蕲春县积极申报下,珍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被湖北省质监局批准为全省首批十个示范区之一。为此,蕲春县质监局历时近一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刻苦攻关,先后起草了《蕲春珍稻种植技术规范》、《蕲春珍稻产地环境条件》和《金浪牌珍米》三个农业标准,为示范区内的农民种植珍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种子品质不优,产量不高,一直是困扰蕲春珍稻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打破种子瓶颈,蕲春人6下湖南,以大别山人淳朴而又真挚的感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感动了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2002年,他带着最新的科研成果来到蕲春,建立起湖北省第一个“国家优质杂交稻新成果展示基地”。经过一年的实践,这个基地改良出来的新品种“金研2号”当年在横车镇示范种植200亩,每亩产量高达600多公斤,比原来增长200公斤左右。
农业标准化也给农业加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蕲春县精米厂按照《金浪牌珍米》技术标准加工生产的“金浪”牌系列精制优质珍米,不仅在市场上成为抢手货,而且因为品质优良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这一品牌每年给企业带来5000多万元的产值。
从双低到两高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效益。这个观念武穴人体会最深。
作为全国最大的油菜种植县级市,这里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为改变这一状况,武穴市决定从农业标准化入手,实现油菜种植从“双低”到“两高”的转化,即通过推广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种植,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为此,武穴市早在2003年初就向国家标准委呈报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不久,“双低”油菜生产开发标准化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级一类项目,成为大别山区第一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一示范区同时还被确定为中日优质油菜生产开发合作项目,标志着武穴油菜从此开始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据了解,目前示范区所辖的8个乡镇已初步建成了15个万亩以上“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在两万公顷,占全市农业耕地面积的60%,产量达5000万公斤,产值近亿元。“双低”油菜的普及,使武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油菜标准化种植大市。
从低谷到顶峰
“现在按标准生产的新茶,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初夏的5月,记者来到英山县屏峰茶场采访,场长叶雪平欣喜地对我们说。
然而,就在几年前,英山茶叶还一直处于市场的低谷。是什么原因使英山茶叶很快峰回路转,从市场的低谷一跃到市场的顶峰?
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是湖北省著名的茶叶之乡。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英山经济的这根“支柱”却几乎倾倒。主要表现为茶叶销不出去,积压直线上升,价格降到历年来最低点,茶农增产不增收。针对这一现状,英山县质监局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工作,2002年4月15日,数易其稿的《英山云雾茶》标准终于出台了,该标准对茶叶的适种品种、采摘规范、制作工艺和质量要求都作了严格规定。
标准制定了不等于标准实施了。从茶叶标准诞生之日起,英山县质监局就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宣传《英山云雾茶》标准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对全县100个中心茶厂的厂长、技术员以及茶叶经销员进行统一的集中培训,让广大茶农及时掌握茶叶生产标准,牢固树立标准意识。同时,加强对茶叶生产施肥、采摘、加工、检测等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和抽检力度,及时发布抽检结果。对不按标准生产的茶场、企业坚决查处,真正做到不合格的茶叶不准生产,不准流入市场。
《英山云雾茶》标准的制定实施,使英山茶叶走上了优质、高产、高效的良性发展之道。除“长冲”云雾茶和“毕升”有机毛尖茶连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外,2003年,当地茶叶价格每公斤上涨4.4元,仅此一项,全县增收1500多万元,茶农人均增收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