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洋酒,是指90年代初中期逐步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蒸馏酒的总称。蒸馏酒是指酿酒原料经过发酵后,再进行蒸馏、勾兑的酒类产品。国外蒸溜酒按制造原料可分为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和兰姆酒(Rum)。白兰地以葡萄为原料,若以其它水果为原料制成的蒸馏酒,则在白兰地名称前冠以水果的名称,如苹果白兰地等。威士忌以麦芽和谷类为原料,单纯的粮谷威士忌一般不能上市销售,只有和麦芽威士忌组成混合威士忌方可销售。而兰姆酒则以甘蔗粮蜜为原料,又细分为深色和浅色两种兰姆酒。此外,还有以高纯酒精为基础酿制而成的杜松子酒(Gin)和伏特加酒(Vodka)。
白兰地以法国生产的最为知名。法国著名白兰地产区有两个:一个为干邑地区(Coganc),另一个为雅马邑地区(Armagnac)。按法国原产地保护法规定,只有在法国干邑地区经过发酵、蒸馏和在橡木桶中贮存的葡萄蒸馏酒才能称为干邑酒。干邑酒知名品牌有轩尼诗(Hennessy)、人头马(Remy Martin)、马爹利(Martell)、拿破仑(Courvoisier)、百事吉(Bisquit Privilege)、路易老爷(Louis Royer)、奥吉尔(Augier)等。
威士忌以苏格兰生产的较为知名,在中国大陆销售的品牌有Johnnic Walker公司生产的红方(Red Label)及黑方(Black Label),还有芝华士公司生产的芝华士(Chivas)十二年陈酿及皇家礼炮,百龄坛公司生产的百龄坛(Ballantines)等,这些苏格兰威士忌独具泥碳熏烤麦芽工艺,与其它国家生产的威士忌明显不同。
从感观性状而言,洋酒明显有别于我国传统的白酒,其高昂的价位也难以为我国大众消费层所接受。但由于其包装精美高雅,品味别具一格,在我国高档酒类的消费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额。如同国内名白酒的遭遇一样,洋酒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久即受到了假酒的侵袭,假冒情况最为严重的洋酒是干邑酒,而干邑酒的假冒又集中在轩尼诗、人头马和马爹利等三个品牌上。这是因为这三个品牌知名度最高,质量好且价位相对较高。国内洋酒销售市场的打假治理仍处于起步状态,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1年接受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洋酒国家监督抽查任务,抽查对象主要为商场、中高档餐馆及海鲜酒楼,抽样合格率仅为52%。
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口洋酒的关税降幅分别达10%~30%,其中最大降幅达36.7%。国内的洋酒市场将步入一个高速增长期,将会有更多洋酒品牌进入,但市场上的洋酒价格并没有明显降低。然而,伴随进口洋酒的不断增多,洋酒质量却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与此同时,庞大的消费市场也给制假售假者带来可乘之机,如:一瓶XO按批发价大约700元左右,在宾馆、酒吧零售每瓶1500元左右,一般超市也在900元至1000元之间。而假洋酒的成本却只有几十元钱,暴利的诱惑驱使不法经营者铤而走险。近期天津破获了一起贩卖假洋酒案,现场查获30余个品种的5200多瓶假洋酒,几乎包括了世界各国所有洋名酒。这些假冒洋酒的价值高达80多万元。
造酒者和卖酒者、收瓶者都是采取“以销定产”方式:卖酒者向造酒者发出供货需求,造酒者再找到收瓶者,制假者将收购旧瓶、瓶盖、酒盒,清洗翻新后,将低档国产白酒勾兑葡萄酒和香精、色素酿制而成“中外高档酒”后,直接用注射针筒或小型过滤分装器进行灌装,由专人负责到批发市场和酒楼宾馆推销,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制假售假暗流。售假者手段非常狡猾,为了逃避查处,货架上摆放的样品大多是货真价实的真酒。售假者一般与熟客做生意,主要采取电话联系、送货上门等交易方式,假酒仓库一般设在离市场不远的出租屋里。
为了进一步打击制售假酒的违法活动,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有关部门将重点查处批发市场、超市、酒店等市场消费终端,进一步强化酒类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执法监管;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通过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并对制假售假者加大打击力度;要使饭店、酒楼与商场认识到规范洋酒进货渠道的重要性;有关部门还将积极完善洋酒的检验途径,积极普及洋酒的商品包装知识,加强对洋酒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或相关渠道向消费者及经销单位介绍如何识别假酒的常识,使广大消费者增强抵制假洋酒的能力;严格市场准入、实行溯源管理等来终结这样的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