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热点话题:手机实名、上网监控、论文抄袭事件等。这都是有关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话题。就笔者周围的同事和朋友来看,他们多数是比较拥护实名制的,起码是不反对。那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哪些人会反对或者担心信息的透明化哪?
由此联想起企业治理的手段。传统的企业控制主要依靠人(事)权和财(务)权两驾马车。人事权主要通过聘任人员的入职调查、岗位分离(SOD)和牵制,实行人员的相互制约。财务权是通过严格的预算和核算管理,通过授权管理实行风险控制和工作效率的平衡。但人(事)权和财(务)权主要的关注点是事前比较理想的控制方案和事后执行的结果,无法控制执行的过程以及人员在工作中由于趋利避害的本质造成的行为变化,特别是在企业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往往发现问题时已经是后果比较严重甚至变成了危机。这次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监管机构的信息严重滞后,发现问题时已经变成了危机的处理过程。
那么,对于工作过程和人员的动态监控就成为了企业治理手段的第三驾马车,即通过对信息权或知情权的控制实行工作透明化和实时化。具体的部署就是通过梳理工作流程,加入控制和报告要求,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度集中(例如SAP、SFDC、SCM、PLM等应用系统的广泛采用),使得工作过程透明化和可视化,最终建立起控制对事、对岗位,不对人的法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