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为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与色彩,伴随着我国玩具市场的日新月异,一些拥有自有品牌、高技术含量的大型玩具生产企业快速成长,为充满消费潜力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长久以来我国玩具生产企业的规模不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玩具安全隐患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受害者的家庭蒙上阴影,也给玩具消费市场带来了冲击。
“六一”前夕,“玩具安全”被人们放在了消费舞台的聚光灯下。国家质检总局对儿童玩具产品质量进行的最新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近九成,但玩具安全隐患危害儿童健康的问题依然严重。5月25日,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玩具标准化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防范危险玩具,保护儿童健康”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呼吁:避免危险玩具的伤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要从根本上消除危害玩具,保护儿童健康,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责无旁贷。看来,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不仅是玩具生产企业应对国内外新挑战、谋求自身持久发展的前提,也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玩具生产行业的现状如何,有哪些主要规范和措施来推进玩具产品质量安全呢?玩具生产企业该怎样做才能保障和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安全?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对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采访。
安全隐患制约市场成长
我国是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值高达800亿人民币。据统计,在国内市场上,玩具的款式已多达3万多种,其中99%被儿童玩具所占领,并且大都适合4至8岁的儿童,但恰恰就是儿童玩具,存在的质量问题也最为严重,这与玩具大国的地位形成了反差。据中国玩具协会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玩具生产企业达8000多家,但实际上不止万家,其中以几台缝纫机、用废旧填充料生产毛绒玩具这类的作坊企业不在少数。正是由于这些非正规企业的存在,给玩具的安全隐患提供了温床。从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玩具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到,“肇事”的玩具往往来自不知名的作坊或者地下加工厂。据了解,我国玩具市场正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玩具的年消费额也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的玩具总体质量水平偏低,使许多家长不知如何选购安全的玩具,也不敢轻易给孩子购买玩具,成为了制约国内玩具消费水平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由于国外市场对玩具安全标准的严格化,使玩具出口门槛提高,玩具产品的质量不高也影响了玩具出口。
新标准推进高质量
去年10月1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安全标识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和说明,其中不少内容就是针对目前市场中的玩具安全隐患制定———如一些玩具因性能、尺寸和特征等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它们应附加“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安全标识,并说明如果被3岁以下儿童使用可能会有哪些危险;对一些小零件和含小零件或者弹珠、小球的玩具,在玩具或者包装上应有明文警告或者直接贴上年龄警告图标等等。据新标准的起草人之一、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王旭华主任介绍,这项新标准与20年前制定的标准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几乎对所有的条款都做了重新描述。“原来我们的标准只是技术条款,那么现在这个标准增加了监督与实施的内容,这部分是以前的标准所没有的,也是我们国家就强制性标准,向技术法规方向靠拢的一个尝试。”
今年3月19日,从北京市质量技监局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召开的规范北京市儿童玩具市场的现场会上传来消息称,强制性玩具生产的国家标准———GB5296·5-2004“玩具消费品使用说明”即将实施。据了解,新国标也特别突出规定了儿童玩具的安全性能,对于玩具说明的字号、所用面料的通用名称都做出了详细的强制规定。它和《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将共同构成国内玩具生产和安全标准体系。
一系列新标准的出台,意味着玩具生产企业面临着一次优胜劣汰。在《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实施后,北京的华堂商场、西单商业街的中友百货等大型商场有关负责人纷纷向记者表示,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玩具,商场绝不允许上柜销售。对于新规范会不会引起国内玩具业的一次大洗牌,中国玩具协会秘书长梁梅说:“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后,正规玩具企业受到的影响都不会太大,但相当一批作坊式企业将会面临退市。”全国玩具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张艳芬也认为:“我觉得可能会带来一些调整,但是不会有十分巨大的冲击。因为只要是按标准合法组织生产的企业,它都应该基本具备达到要求的能力和条件。”抓住新规范出台的契机,提高产品品质、在变化中寻求发展,恐怕才是中国玩具企业真正的出路。
对此,玩具生产企业是如何看待的呢?据了解,新的玩具强制性安全标准实施后,为了避免玩具产品可能对儿童产生的危害,一些正规玩具厂家纷纷提高原材料进货“门槛”,如原材料是否含有毒物质,玩具表面的油漆、涂层等是否含有铅、汞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这些都是厂家防范的对象。有的企业还要求原材料供应商提供验证报告,并与对方签订协议明确安全责任。上海凯利特实业有限公司的刘启勇经理说:“对我们来讲,标准越来越高的话,对我们市场份额可能会有更好的影响。我们欢迎这种标准,确实正面的东西对我们要有利得多。” 一些玩具出口企业的老板普遍认为,由于新标准的大多数内容与国际通行的玩具标准ISO8124相符合,因而它的实施更加有利于中国玩具的出口。
用认证树立企业形象
目前,我国的玩具产品认证主要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的玩具产品CQC标志认证,以及由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开展的CCTP萌芽标志玩具产品认证。两者同为第三方认证,即由独立于企业和消费者之外的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为企业提供认证服务,企业可自由选择认证机构。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从2002年底开始CQC标志玩具产品认证立项及相关的市场调研、技术研发工作,2003年11月与7家检测机构正式签约,其后又有所增加。迄今为止已颁发玩具产品认证证书50余张,已受理申请正在办理认证手续的企业有几十家。而从1992年就开始的CCTP玩具产品认证,到目前为止共颁发了290张认证证书。
产品认证是贯彻标准的有效手段,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关负责人称,较之于以前,近年来玩具生产企业纷纷意识到了申请认证有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企业的可信赖形象、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及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申请认证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随着国家最新版本的强制性标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的实施,两家认证机构都将其作为了认证实施规则中的技术标准。积极申请产品认证,将对玩具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悉,国家认监委已将发布玩具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开展玩具强制性产品认证列入了2005年的工作日程,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这将为建立有效的玩具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玩具产品的质量监管措施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责任意识、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如何把住质量关
在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了解最新标准、积极申请产品认证的同时,玩具生产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产品的安全质量呢,有关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 加强企业的安全质量意识。一些企业认为玩具不像机电产品可能会存在危及生命的安全问题,而是觉得玩具最多只是存在划伤皮肤的小问题,没什么大不了。这种安全质量意识淡薄的生产的企业,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往往在所难免。
2. 重视安全卫生项目检验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
系。生产企业应完善玩具安全检测设备,配置基本的安全检测设施以切实控制玩具产品质量,同时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等方面要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生产管理、成品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才能确保玩具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加强对玩具材料的源头质量控制,不采用含有有害元素的原材料。玩具中有害元素的转移含量是玩具安全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其中一种原材料的有害元素含量超标,都可能导致成品中的有害元素含量超标,使得含有有害元素的原材料在玩具生产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这是玩具生产过程中安全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隐患。因此,在玩具生产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含有有害元素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在采购玩具材料时,应向材料供应商明确材料质量要求,并建立入厂原材料检测验收制度,以保证玩具原材料质量。
4. 加强对不合格品把关,添置必备的检验设备。一些玩具生产企业虽然建立了质量体系,但是在生产现场实施监管时并没有严格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和隔离制度,容易造成不合格品和合格品的混置。另外,一些工厂缺乏必备的安全检测仪器会致使工厂质控人员无法对产品进行客观评价。
玩具安全,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市场,也需要玩具生产企业将质量安全作为必修课来重视和严格把关。只有如此,我国的玩具企业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达到市场的良性循环,我国的玩具行业才能不断走向成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