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建设可管理、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智能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为加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程设计质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国家标准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为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提供了设计标准。日前,该标准编制工作组组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钟景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规范的实施推动了机房建设的标准化进程,为机房建设的技术和理念提供了导向和指南。
着重体现节能理念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新规范出台之前,我国一直使用的是199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该规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机房设计工作提供了标准。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机房机电系统的不断升级,93版规范已经逐步落后于实践工作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2005年开始着手组织编制新的规范,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钟景华表示,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标准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制定:先进性、科学性、协调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同时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尤其是着重体现了节能的理念。“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是非常巨大的,美国对此进行了精确计算:到2011年美国仅数据中心耗电将达到1000亿度,相当于我国13亿人口的照明用电。在这些耗电中,空调耗电大概占到了38%左右,配电约占17%~18%。因此在新版标准中,我们尤其注重空调和供配电系统的节能问题。”钟景华说,在新规范中规定,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大型机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这是由于大型机房安装的设备多、发热量大、空调负荷大,而水冷冷水机组的能效比高,可节约能源,提高空调制冷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规定体现了节能理念:比如建议主机房不宜设计成外窗,因为有了外窗就有太阳辐射,不利于节能;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主要照明光源应采用高效节能的荧光灯等。但业内人士也表示,在机房节能方面,我们同有些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还要不断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首次实现机房分级
新规范在内容上较旧版规范有很多改进,比如增加了术语和符号、电磁屏蔽、网络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等章节,但是最为显著的特色是新版规范采用了分级的方式。由于现代数据中心的规模、应用和需求各不相同,而不同级别的数据中心对机房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为此,新规范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
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比如国家气象台、银行总行、应急指挥中心、国家信息中心、重要军事机构等,其场地设备按容错系统配置;B级定义为信息系统运行一旦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社会秩序混乱,场地设备按冗余要求配置,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电力调度中心、比赛场馆等等;A级和B级范围之外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为C级。这样,不同单位建设机房时就可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的级别标准进行设计,真正实现了有据可循。
据工作组成员介绍,在标准刚刚开始编制时,他们还没有看到美国通信行业协会的TIA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后来《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出台后他们发现,美国数据中心标准也采用了分级的方法,与编制工作组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又进行了适当的借鉴和修改,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标准科学的分级方法。
成立工作组推广宣贯
规范编制完成后,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和中国工程建筑标准设计院又共同编制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国家标准图集。据中国工程建筑标准设计院专家介绍,标准图集是根据规范进行编制,以图形来指导设计、施工和检测,相对规范而言更加直观。另外,机房检测规范目前也正在编制中,该规范是用来指导如何对机房的温度、湿度、供配电、震动、噪声、节能等指标进行检测,以实现机房管理的科学化。
为完成设计规范、图集以及检测规范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近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特别设立了专业技术工作组——数据中心工作组。该工作组组长单位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并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捷联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捷通机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担任副组长单位,全面开展数据中心标准推广及课题研究等全面的技术推广工作。钟景华介绍说,工作组的任务是推动数据中心的技术发展,促进设计、施工和设备满足数据中心的发展要求,促进数据中心的建设向着安全、可靠、可适用、节能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和会员提供一个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和展示形象的平台。
据介绍,工作组在今年将开展技术贯标研讨会、编制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技术白皮书、开设数据中心工作组博客等多项工作,和业内人士共同完成《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