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将于今年7月在青岛举行。SINOCES组委会近日透露,与以往相比,本届博览会最大的亮点是,参会国际知名VIP采购商数量将增长5倍,不仅美国的百思买、DESA、DBL、沃尔玛,英国的Tesco,泰国的易初莲花,法国的家乐福等国际知名采购商均确定参会采购,而且,全国供销系统也将结合“家电下乡”活动首次组团到会洽谈采购。
采购商大量增加并携订单到会这种情况,反映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海外消费电子企业及市场明显疲软而中国企业和市场却普遍被看好的现实。显然,海内外消费电子市场的变化,对于国内消费电子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不过,行业观察家们也认为,中国消费电子企业要想真正实现飞跃,还需要一个根本性的强力支撑,那就是广大消费者的国货热情。
金融危机的降临在对海外企业和市场造成强烈冲击的同时,也让他们的消费者认识到了“中国制造”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什么能比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更让他们感到实惠和踏实了。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海外采购商才云集中国,把中国货采购回去投向市场,以取悦他们的消费者。国外消费者都开始表达对“中国制造”的热情了,为什么我们不呢?
不过,就我国消费者的实际表现看,国货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唤醒,国货热情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不久前的一次企业家论坛上,就“国人购买国货与企业生存”这一问题,不少企业家表示,过去30年中,一些国内企业的确在质量和服务方面有过“闪失”,但经过30年的历练,“中国制造”的烙印已经打上了“国际认证”的标识,已经得到世界市场的认可,可如今“消费者的国货热情依然不够高,这是我们的最大困惑”。
著名调查公司麦肯锡提供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消费者中有82%的人表示支持自主品牌,但表示愿意将这种支持意愿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的却只有37%。我国消费者的这种表现,是典型的“口惠而实不至”。相比较而言,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消费者购买国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高多了。在韩国市场很少有德国的汽车,更难找到日本汽车,美国汽车也有限,这是其“身土不二”观念的体现。日本市场也是如此,无论是电器、汽车、日用品,其他跨国公司的产品很难在日本市场立足。而根据一个国际调查的数据显示,日本人认为世界上最好的10个品牌中,只有两个是非日本的,在美国前10个品牌中,全部是美国的,而在欧洲前10大品牌中,也只有3个是非欧洲的。
有人认为,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在国货问题上之所以“口惠而实不至”,是因为他们觉得爱国货是有条件的,即国货必须给出让人爱的理由,换言之,国内企业必须生产出国外企业水准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这样才具有被国人爱的前提。
道理虽没错,但这等于没说,因为这是任何人都会有的对“货”的态度,其中无涉那个最关键的“国”字。我国消费者很少像日本、韩国消费者那样在心目中普遍建立起“国货好于洋货”的价值观和以买“国货”为荣的自豪感,根源就在于在“爱”字上讲条件、设前提,有太多基于自身狭隘利益考虑的问号。什么时候消费者把他们的问号都拉直了,把“爱”与“国”建立联系,而不是只盯着那个“货”字,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口惠而实至”。
当然,呼唤消费者的国货热情,政府和企业首先要做出表率。最直接的做法是,从明天起,官员和企业家们把自己的车、手机、服装等人们看得见的东西都换成国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