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食品安全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加工流通企业面临升级大考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保障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在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准入制度全面实施的情况下,目前,新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进入送审阶段,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信用体系正在抓紧建立健全。同时,《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也在研究制订之中。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地方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纷纷出台政策,对当地食用农产品加大了把关力度。

地方政府动真格的

日前,上海市农委向记者证实,目前上海正在立项开展郊区污染农田甄别与区域界定工作,以便将微量元素及重金属超标的污染农产品,在2006年底之前全部退出食用农产品种植。

而广州在6月间也专门召开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研讨会。据了解,会议要求广州的136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都要与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猪屠宰厂签订定向供货协议,289个室内肉菜市场、生鲜超市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订“批零挂钩”协议。与此同时,广州市还将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行不合格食品强制退出和失信惩戒制度。

为了维护北京食品安全环境,北京市食品安全办自今年1月份至今,已将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公示下架,其中包括广东潮安的12家生产果脯、蜜饯的生产企业,天津蓟县的4家生产菌类罐头的企业,其中北京良味庄园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食品共被下架17次之多。

企业产品安全升级迫在眉睫

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准入制度实施后,从全国各地的QS认证统计数字来看,企业的日子难过了。记者从副食品生产大省河南省的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该省第二批10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已开展一年多,截至5月8日,该省有177家企业获证,还有1480家企业未能获证,获证率仅为11.9%%。上海质监部门对该市472家食品企业开展专项调查,截至6月末,只有107家企业121个产品通过QS认证。呼和浩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初国家公布的第三批13类食品名录中,呼和浩特市只有4家企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了QS认证,没有申请办理QS认证的企业有150多家。随着国家对无证食品查处工作的深入开展,呼和浩特市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面临被禁止销售的局面。

流通领域卫生得改善

食用农产品的零售流通领域主要是超市、连锁店、大卖场和农贸市场。

在我国,超市、连锁店、大卖场一般都有专职或兼职的食品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并建立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体系,食品的冷藏在这些流通领域比较普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超市、连锁店、大卖场的数据统计表明,在食品安全战略决策上,82%%的企业进行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86%%的企业将食品卫生安全列入长期目标;在食品安全政策上,全员重视的企业为100%%,91%%的企业把安全指标具体量化,其中把这些量化指标作为考核依据的企业占86%%。而且,上述数据还在逐年攀升。

农贸市场相对于超市、连锁店、大卖场来说,是我国食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软肋,但卫生安全情况也在好转。今年以来,福建、青岛、大连、上海和南京等省市政府均要求农贸市场建立蔬菜检测点,各地政府还协助部分农贸市场配备蔬菜残留的快速检测设备。此外,广州市也于6月计划今明两年在近300家农贸市场推动建立检测室,为其配备农残和药残的快速检测设备。随着这些检测机构的设立,农贸市场的卫生安全状况必然在百姓心中会有一个重新定位。

作者:白智新 来源:消费日报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