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各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一条、五十三条,《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和《关于上报2008年年度报告的通知》(认办可函[2009]6号)要求,国家认监委对各机构上报年度报告进行了审议,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年度报告上报情况
按照要求经国家认监委授权的认可机构、人员注册机构和经批准设立的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应于2009年2月28日前报送2008年年度报告。认可机构和人员注册机构十分重视首次年报报送,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年度报告工作。96家认证机构和17家认证培训机构按时上报了年度报告全部内容,35家认证机构和9家认证培训机构未按时上报,31家认证机构和11家认证培训机构上报内容不完整,8家认证机构和1家认证培训机构未上报年度报告(机构上报具体情况见附件1)。
从报告内容看,多数认证机构对年度报告工作都比较重视,能够结合机构实际情况,从遵守国家认证认可法律法规、加强认证及认证培训业务管理、强化审核人员和分支办事机构管理、机构运营、财务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回顾和总结,同时对今后自身发展做出规划和展望,对行业发展提出中肯的意见及建议。
认证培训机构普遍对年报的重视程度不够,仅对照年报内容要求进行了简单的回答和数字罗列,缺乏对本机构运行情况、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学员变化走势的分析总结,不能够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有益于培训机构和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个别认证机构如: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上海凯瑞克质量体系认证有限公司三家机构,报告内容简单,一年的工作仅仅几段文字,罗列几个数字,篇幅不足一页,缺少对机构运行及业务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从这个层面反映出这些机构对于上报年度报告工作的态度和重视程度,也反映出机构自身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有9家机构几经催办至今未提交年度报告,这些机构是: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云南普洱茶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凯码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上海联广认证有限公司、广东加华美认证有限公司、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国家认监委对上述机构提出严厉批评,同时将机构完成年度报告的情况作为对机构的评价内容记入档案。
二、认可机构和人员注册机构运作基本情况
2008年认可机构的认可规模持续增长,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2家,实验室及相关机构3548家,检查机构122个。2008年,认可中心在抗震救灾、服务奥运、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应对“三鹿奶粉”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开展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最终用户委员认证情况调查等活动有效完善了认可约束机制,在技术研究、新领域拓展、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果。
认证认可协会注重完善认证人员注册工作,应用信息手段升级人员注册系统,更快捷的完成受理、减少重复性工作、降低错误率;尝试新评价方式,取消了审核员面试环节,改为仅对高级审核员面试;开发了良好农业规范、绿色市场、体育服务认证等新领域人员注册制度;完成认证培训机构课程确认的年度监督工作和培训教师的注册及年度确认工作。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认证认可协会共计注册各类管理体系审核员59183人次,咨询师4375人次,检查员4600人次。
三、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运作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12月31日,国家认监委共批准内资认证机构134家,外商投资认证机构37家,认证审核员培训机构39家(分类统计见附件2)。认证机构颁发的各类有效认证证书总数为347422份。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认证证书共295914份,占证书总数的85.2%,其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224616份,占证书总数的64.7%;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39195份,占证书总数的1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19527份,占证书总数的5.6%。在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认证证书数量增长迅速,截止2008年底,有效证书总数为51508份(不含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占证书总数的14.8%。(分类统计数据见附件3)
2008年,多数机构运作良好,发展稳定,在加强自身管理和人员队伍建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积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增值服务。面对金融危机给获证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认证机构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培训班、经验交流会、搭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强化企业质量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切合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拓展节能、环保等新认证领域。结合《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认证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等新的认证领域产品的标准跟踪、制订和研发力度,以能效产品为突破口,不断扩展认证范围,努力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此外,有的机构从机构长远发展出发,努力拓展认证以外的工作,以认证评价为技术支撑,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主动承担相关工作任务。
(三)重视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多数机构深刻认识到人员能力水平的重要性,注意加强审核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开展审核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审核员审核能力和职业操守,保证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的机构制定了《认证人员能力分析与评价程序》、《审核员的评价体系》,有的机构开展了“周六学习日”,“挑战平庸、挑战职业精神”,签署“零容忍度”协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和管理。
(四)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随着认证工作的进一步市场化,认证机构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机构学会用法律手段武装和保护自己,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自身运作。多数机构通过建立认证风险基金、参加认证责任保险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认证风险,为机构的健康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四、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分支、办事机构管理仍然是机构管理的薄弱环节。一些认证机构2008年办事机构数量增加过快,而在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手段,多数是授权个人开展工作。通过市场和行政监管反馈的信息,办事机构运作的不规范是目前影响认证有效性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市场竞争激烈,低价竞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机构不考虑机构和行业的长远发展,牺牲认证质量,盲目追求眼前经济利益,暗中进行低价认证,严重扰乱了认证市场秩序,损害了认证行业的公信力。
(三)虚报或瞒报信息问题突出。从机构上报的年度报告看出,一些机构为降低监管机率、减少缴纳费用,虚报或瞒报认证证书信息,严重损害了信息报送制度的严肃性,影响了国家认监委对认证市场实际情况了解的准确性和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的科学性。
(四)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发展不均衡。具有行业背景的产品认证机构业务发展迅速,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认证收入稳定。认证机构自主开展的产品认证领域普遍遇到市场认同度低、市场开发困难等问题,发展较为缓慢。
(五)培训市场竞争激烈,培训机构效益下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各培训机构2008年培训的业务量呈下滑趋势,市场竞争激烈,随意压价行为突出,机构效益明显下降。此外,培训教师队伍存在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不强、主业技术力量薄弱、敬业精神差、缺乏对课程内容深度发掘等问题。
(六)地方认证行政监管工作方式需进一步改进。目前认证机构重复向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报送认证数据的问题较为突出,报送的格式、要求也不一致,增加了机构工作难度和负担。
五、后续措施
(一)对于未提交年度报告的机构,机构负责人应做出书面检查,在此之前国家认监委将停止办理其所有申请事项。
(二)针对暗中进行低价认证的问题,国家认监委将责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价格检查的力度和深度。
(三)对于虚报或瞒报信息的机构,国家认监委将进行彻底清查,如发现情况属实,将对相关机构予以警告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认可机构和行业协会,同时还要加大对相关机构的行政监管力度。
(四)国家认监委将加强对于分支及办事机构的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对分支办事机构的监管,严厉查处扰乱认证市场的机构和人员,维护认证市场秩序,确保认证有效性不断提高。同时,将进一步加强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引导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和认证培训工作健康发展,不断改进地方认证行政监管工作方式方法,推动认证行政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附件:1.
机构年报报送情况统计 2.
机构分类情况统计 3.
认证证书分类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