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请爱惜自己的“羽毛”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有一种职业,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法官,却手握收藏界的“生杀大权”——这便是趾高气昂的鉴宝专家。时下,作为一种昂贵消费—— 古玩收藏热遍神州,因而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鉴宝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些古玩专家的表现特别扎眼,令人不敢恭维。他们要么是“飞行专家”——从东飞到西,走马灯似地现身淘宝节目;要么是些“一眼专家”——一眼定乾坤,他说真就是真,他说假就是假;还有个别专家丧失做人道德,热衷当“托儿”,经常认真为假或认假为真。以上作为,目的明确:意在高额出场费,或惦记私下分成。

  为了迎合观众,不少电视台推出的鉴宝类节目很是吸引眼球。业内人士透露,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中,把赝品当成真品的情况非常多。某电视台去年一期节目中,专家为一套齐白石通景屏估价上百万元,但其实这套通景屏是赝品,笔法、款识都与齐白石真迹相差甚远,仅比地摊货略强。在某该鉴宝节目中,还曾出现过一幅吴作人的《牧牛图》,在节目中被专家现场鉴定为真迹。后来,吴作人家人和弟子均认定该画是伪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不小反响。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画鉴定家透露,去年某电视台一期节目中曾聘请一批南京书画专家担当评委。节目中一幅署名郑板桥的竹子画,专家团估价500万元。实际上此画为赝品,是担当现场评委的某位南京书画专家以极低的价钱买来的,而且买时就知道是赝品。不知他通过什么手段,把自己的东西“搬”到节目上,而且当着亿万电视观众把赝品鉴定为真迹。公然设局撒谎,却不受任何惩罚——难道鉴宝专家享受“外交豁免权”不成?

  一位资深鉴定师坦言,商业鉴宝活动难以避开“潜规则”,这是收藏圈公认的事实。他认为,同一件藏品,不同专家来看,能看出几种不同的结果,所谓“十家九不同”。然而,这些现象背后,除了眼力外,大部分都是利益驱动这个“潜规则”在作怪。一些国内知名专家“走穴”鉴宝现场,出场费一般都在数万元。为了收足鉴定费,承办单位对鉴定数量有一定要求。一些专家为了逃避责任,匆匆看两眼就推说是仿品,然后赶快接着鉴定下一拨,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另外,还有些商业鉴宝活动猛抬藏品价格,以便多收鉴定费用。应该说,有了一些专家的推波助澜,收藏界似乎已经变得和赌场、股市一样热闹,这很不正常。坚守原则的文物专家指出,当前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应加以整顿。有必要提醒:老百姓大可不必对专家奉若神明,因为专家也是人,也有走眼的时候,就像再高明的大夫有时会误诊。早几年,北京古玩界一位权威,花了80多万元从一个小混混儿手里购得一批“珍品”。若非堪称外行的警察及时抓住那小子,老人家很可能至今还捧着垃圾当宝贝呢。日前,大陆艺术家薛翔到台北圆山饭店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在下榻饭店的厕间“发现”了一幅明代书画家王宠的真迹,他愿意以1万美金买下,但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示这幅画只是复制品,仅值100元,真品收藏在台北故宫。

  收藏热带动鉴宝热,引无数藏友竞折腰。不过,且慢折腰。有识之士指出,扰乱收藏市场的,有造假分子的“贡献”,有缺乏管理机制的原因,还有一批不负责任的“专家”在里面搅局。众所周知,鉴定是收藏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鉴定专家担负着去伪存真的职责。如果这个环节出错,整个收藏市场的信心难以建立。换句话说,鉴定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守”,收藏领域必将污水横流,难见清明。因此,亲爱的鉴宝专家:请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您们自己的名誉。

作者:林鸣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