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后已经有一年了。
一年前,记者从北京来到四川,来到汉旺镇。在灾区报道东方汽轮机厂的20天里,记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抗震救灾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也亲身感受到东汽人的患难与共。
东汽的救灾与重建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就如同倒下的巨人要重新站立,停泊的巨轮要再次起航。在如此浩大的工程面前,东汽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和效率,让世人惊叹,足以成为一段传奇。
雄起去年5月12日的一瞬间,十里东汽三分之一的厂房成为瓦砾,这一幕,是东汽人记忆中永远的惨痛———地震中,东汽辖区职工和家属300余人遇难,1000余人受伤,其中200余人重伤;全厂5100余户职工住房遭到破坏,上百万平方米厂房倒塌或损毁;地震中,全厂2000余台生产设备损坏,全厂直接经济损失近27亿元……就这样,一个有着42年发展历史、产值过百亿元,研发大型火电、风电、燃机以及核能发电设备的国有重大装备企业,被大自然如此极端地重创。
灾难的突然降临,让东汽人没有时间悲痛。地震发生后,东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震后20多分钟就在厂大门旁迅速成立,以最快的速度把干部、党员和职工组织起来,奋力开展自救。而随后的人员安置、物资转移、设备抢修等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灾难也检验了这个老国企的强大凝聚力。地震发生后,大家齐心协力抢救生命,搬运伤员……这里已经没有领导与下属之分,没有家庭之分,大家都是亲人。
在救灾难度最大的铸造公司,抢险小分队三次进入摇摇欲坠的厂房和办公楼,救出33名职工;在技术力量损失最大的叶片分厂,两位刚从废墟中爬出来的职工,又转身钻进废墟,抢救出40多位工友。主机二分厂钳工王铁兵的姐姐和外甥女都在地震中遇难,他来不及掩埋亲人的遗体,与救援队一道,用双手和简易工具,在废墟中救出了16个鲜活的生命。
正是东汽人在灾难面前的“雄起”,从而挽救了更多的生命,降低了地震带来的损失,为东汽的重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奇迹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外界都在惋惜东方汽轮机这一有着几十年历史、承担着国家重点项目设备生产任务的老国企,或许就此没落。然而,让人大吃一惊的是,震后仅仅三天,东汽竟像往常一样参加招标会。2008年5月15日,东汽如愿拿下“震后第一标”———价值3亿多元的33台风力发电机组的订单。
众多订单随后也接踵而至。
震后第7天,与中国节能风力发电投资有限公司一次签订价值12.44亿元的风力发电机组合同。
震后第10天,与印度DFPS公司签订一台5万千瓦工业透平合同。
震后第12天,与华能公司签订13.65亿元火电和风电机组合同……
市场并没有放弃东汽,在艰苦时刻,东汽人也没有让业主失望。2008年6月11日,在工人们的努力下,东汽70%以上的关键设备就恢复运转,总体生产能力恢复到了震前50%以上。
2008年全年,东汽更是完成了2320万千瓦的产品产量,是当年原生产计划的108%,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销售收入89亿元和新增订货239亿元的震后奇迹,把地震造成的损失和时间最大限度地抢了回来。
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东方汽轮机厂共完成产量643.5万千瓦,完成工时613.19万小时,其中汽轮机产品共完成18台,工业透平完成19台,风电机组完成了291台。完成产值39.66亿元,同比增长61.59%。2009年全年,东汽的目标任务则是完成175亿元的总产值、2885.5万千瓦的产出。
重生地震过后一周年,抗震救灾已成过去,重建是东汽当前的中心任务。
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建成更加先进、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发展和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的新东汽”是东汽重建的目标。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新东汽的兴建飞速进行。
2008年5月22日,东汽与杭二院成立了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联合工作组;5月29日,在东汽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会议上,东汽重建的基本原则和思路确定;6月完成项目初步选址;7月完成重建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首个工程———隔板制造中心于当年8月1日开工;2008年年底,东汽19个主要生产厂房全部开工建设。
按计划,八角新厂区建设周期为两年半,项目总投资50.97亿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5.59亿元。根据要求,2009年年底,要完成所有生产厂房、公用系统工程、铁路专用线的建成和投入运行,要完成综合办公楼主体工程并确保2010年4月底投运。计划最终是要保证2010年“5•12”之前,整个新基地建设全面投用。
在职工生活区的建设方面,2008年8月16日,生活基地首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按照东汽的要求,该项目将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在2009年年底具备入住条件。
正如东汽人自己所理解的那样:重建,是一个光荣而又重大的挑战性任务。但大家都相信,地震都震不垮的东汽,将一定会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工业的前端。
八角新基地已雄伟初现,东汽“巨轮”又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