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品牌科技研究中心理事长秦国在接受某知名网站媒体采访时说,消费者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维护自己的权利。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它们主要集中在三种权利的维护上。
秦国说,最近几年的汽车投诉量在增加。汽车维权投诉主要包括产品质量的投诉、安全方面的投诉、维修配件的投诉和服务质量投诉,这四方面构成了一个投诉链。秦国认为目前还有三方面维权值得关注:
首先是维护消费者没有获得的权利。这是平时研究中或者是很多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普遍遇到的问题,这个权利车主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拥有,它也叫知情权或者是学习权。现在很多的车主都是第一次购车,第一次购车的车主对车子的原理、使用等知识的了解都很缺乏。买了车以后,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或者是文化特点比较明显的,或者是有特殊装备的车型,往往经销商对车主缺乏一种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问题。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开一个高档车,3年以后还不知道这个按钮是做什么用的。而商家是知道的,如果你给车主培训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不会因为使用不当造成质量问题。另外就是保险问题。一些保险条款是隐讳的,只有遇到问题的时候,车主才能发现其中那些条款对车主不利。往往保险公司不会对车主专门做介绍,他只会把这个大概的情况告诉你。
其次是对限制型权利的维护。比如说4S店保修期的问题。现在一般的车都有公里保修期。但是,这是有前提的,你必须在他的4S店去维修。消费者用了更高的成本来获得了车辆质量保证的权益。这叫做权利的附加条件,或者权利的限制。对于消费者来讲,这可能是被迫接受的。现在这个现象比较普遍,很多消费者的汽车在4S店做完两年的保修期后,马上就换到别的地方去维修。事实上,后面出现一些大的维修、有更高收入的时候,4S店放弃了这块市场。这对厂家、消费者都是一种维权。
第三个问题就是责任鉴定、质量鉴定。现在国内还没有专门的针对汽车的产品责任进行鉴定的机构,或者说即使有这样的机构,汽车的鉴定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消费者在解决汽车质量问题的流程中,很多问题都会牵扯到质量鉴定。目前,我们国家有很多的汽车产品鉴定机构,但是缺乏的是软性机制。最后能不能对这个产品有一个鉴定的流程、鉴定的费用的管理规定,包括鉴定的费用先由谁出,谁赢了再把这个费用给谁,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机制管理。假如说没有这样一个规定,鉴定这个费用花了10万元,打赢了这个官司换了这个零部件才5万元,这个损失就不值得。这里面涉及法律环境、媒体导向、消费者的意识等众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