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寨县质监局在对农村科技市场进行专题调研时发现,在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下乡中节水技术成为一项空白。去年,该县共组织科技下乡上百次,但是没有一次涉及到节水农业技术;截至目前,全县几乎所有的农田灌溉仍然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办法来进行灌溉,有时甚至因为渠道年久失修、土地坑洼不平,跑水积水现象十分严重,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占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而北方及中西部地区人均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的1/4。据五寨县环保及水利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县农业投入中水的投入至少占到1/3左右,是非常大的一笔费用。而且由于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地下水位连续下降,水库、河流干涸,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按理说,节水技术理应受到相关部门与农民的普遍重视与欢迎,可为什么却备受冷落呢?
质监等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节水技术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农民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引入节水技术的费用与现行水价反差太大,农民难以接受。现在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普遍较低,1吨水大都在0.03元到0.1元之间,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1公顷农田的灌溉费用在1万元至1.5万元之间,如此高的费用,农民当然不愿意接受了。
缺乏市场机制影响了节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如今,农业科技市场在我国得到巨大发展,但其中却极少涉及节水技术的推广。发展农业节水技术中没有引入市场机制,致使农业节水问题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缺乏激励机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农村地区,每年都要评选劳模、先进,但基本上都是以经济指标为标准,人均收入为主要内容,很少听说过有哪个地方因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而被评为劳模、先进的。
在我国,水资源缺乏是客观存在的,而农业用水的浪费也是现实,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激励与规范节水市场的运行,让农业节水技术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实在在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