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饮片)质量下降有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种来源
中药品种繁多,性质复杂,性能差异悬殊,许多同科同属形态相似,给基层中药人员的鉴别带来很大的难度。
1、品种混乱。中药历史悠久,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有些品种带有区域性,把地方习用或伪品当正品,或把疗效不同的两种或数种中药当作一种使用。如清肝、化痰、止血、解毒的松萝科植物松萝作祛风、通络止痛的胡椒科植物海风藤使用;散瘀、止痛、清热祛湿的豆科植物喙荚云实的种子苦石莲与祛湿热、开胃健脾的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甜石莲不分;用新疆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浙江的小东贝充当川贝的现象十分普遍;石仙桃与石斛混用;南、北五加皮同用;水半夏代替旱半夏等等。
2、用药部位不当。由于人口增加,中药出口,使中药用量增加,原有的产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往往用同一植物的其它部位代替,如厚朴、杜仲、黄柏枝皮代替主干皮,有的甚至用叶代替,根、茎、叶不分。
3、异地引种或野生变家种。中药88%左右是植物,其生长受土壤、水分、日光的影响,所含成分亦受这些因素影响,异地引种的药材功效与道地药材相比有较大的悬殊。如广砂仁、红参、天麻、茯苓、白术、川芎、桔梗等等,有些品种已经改变地道药材的一些外部形态(如质地、断面等特征)。据研究机构分析,近年产的某些地道药材的主要成分与原资料所记载的成分含量有较大的差距。国家应对常用地道药材有一个指导性的计划发展生产,以供应全国和出口。
二、采收时间
俗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中药材采收的时间与药材品质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植物的各部位都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期,而且有效成分贮存量的高低也因年限、季节的不同而不同,药性的强弱差异较大。因此,尽量选择药用的有效成分含量最多时采收是保证药材质量(疗效)的关键。如草麻黄生物碱在8、9月份含量最高;桑螵蛸在3月中旬前采收质量较好;白术在霜降后采挖;杜仲、厚朴需15年以上剥皮较好。由于市场价格高,如红参、三七、白术以及树皮类等提前采收或不按季节采收如冬桑叶、枇杞叶、部分全草类等等,就会严重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
三、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药品市场经销渠道混乱,多头经营无有效的管理措施,有些经营单位,特别是部分个体药贩,只求经济效益,非法经营,药材以次充好,以伪充正,掺假、掺杂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一些名贵药材如麝香、牛黄、熊胆、藏红花、冬虫夏草、龟胶、鹿角胶、天麻等掺假、造假,一般药材如阿胶、厚朴、丹皮、五加皮、延胡索、黄连、旱半夏、黄芪、甘草、川红花、蒲黄、海金砂掺假也屡见不鲜。这就要求采购人员有高度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掌握中药三级标准及质量标准,验收入库,把好质量关。
四、加工炮制
中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独特传统制药技术,它是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中药炮制的法则是依据中医理论而定,以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中药必须依法炮制加工才能达到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炮制加工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劳动,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经验性。由于灰尘重,工作劳动强度大,待遇低,技术人员缺少或年龄老化,使许多炮制品不符合规范要求,且炮制品越来越少。
1、炮制率低。中药绝大部分都要根据临床需要和药物本身进一步或炒、或炙、或蒸、或煅和一些特殊处理。由于经营作风不正,导致简单加工或不加工,个体经营者(如药店)未加工炮制现象普遍存在,一是无技术人员和其它条件,二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结果是该进一步切片的不切,该制的不制,只管配方应用,不管疗效如何。
2、炮制品不规范。古人历来很重视中药的炮制方法和标准,从片型到炒、炙、蒸、煅等都非常严格。为了减少费用,用清炒代替麸炒、醋炒、酒炒,蒸制品偷工减料(如制首乌、熟地等),非药用部分去除不尽等。鉴于中药这一商品的特殊性,国家对中药饮片加工应扶持,提高中药技术人员待遇,培养一大批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热心于中药事业的技术骨干。既不能忽视产地加工,更应重视配方前的依法炮制。
五、贮存养护
中药在贮存过程中极易发生质变,一些经营者缺乏保管贮存条件和专业知识,常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风化、潮解等变质现象,失去药效但又不愿报废,有的用药单位或部门贮存条件简陋,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如全草类、蜜炙品、炒制品长时间存放,药材变质后继续使用等等。加强贮藏养护,做到有计划用药,也是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六、配方用量
众所周知,中药多复方配伍,如不按方配量,往往会影响整个处方的功效及主治。日本学者渡边熙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因此,中药调剂量在审方抓药时,剂量一定要准确,切忌随意更改或凭手抓。
据载,对五苓散利尿作用研究,按仲景方剂量,利尿效果最佳,各药等量,利尿效果则降低;颠倒药量,利尿效果也低。红花量小生血,量大破血。甘草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用之恰当疗效果显著,用之不当加重病情,其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用量的适宜。每味药作用于人体都有其最佳剂量范围。中药配方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中药、中医基础知识,经常检查和监督配方情况,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七、中成药
由于中药材及饮片存在上述问题,相应影响到中成药的质量,尽管处方严谨合理,但投料的质量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成品质量不容乐观。据每年质量抽查结果,不合格产品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多家生产的产品如冲剂、口服液等剂型最为突出。从临床疗效反映,疗效比较好的主要是独家生产和国家保护品种,其它效果较好的少,效果不明显的产品多,有技术问题,有人为因素,如有投料不齐的,有主药含量不够的。近10多年健字号产品发展很快,广告宣传也很多,多为适用于老年和儿童的产品,价格较高,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购用过,但效果均达不到广告宣传之作用。中成药在生产过程中,从配方投料到包装入库必须层层监督把关,原材料、辅料应严格检查鉴定,合格者方可投料使用。把处方不合理、疗效差的品种撤销,严惩弄虚作假的生产厂家和经销者,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假、冒、伪、劣药品。
纵观上述,药和医应放在同等地位,同步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国家应有特殊政策和措施,规范医药市场,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为中医药振兴共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