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成为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基地——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在北京9月26日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国家标委主任李忠海作了书面发言。发言阐述了我国中医药标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中医药标准的发展具有战略指导作用,本报特此全文刊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以至于各国政府和相关团体都在研究国际标准战略,把标准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方针加以重视。
近代标准发迹于大工业发展时代,所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标准领域里占领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老牌工业化的欧洲主要国家英、德、法等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后起之秀的美国、日本则以自己的科学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对国际标准的影响发起了强烈的攻势。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重大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推行,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科技水平和工农业生产水平比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我们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总体上只是跟踪追赶和被动适应,是把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的标准来应用,很少由我国主导起草的标准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由我国起草的标准被采纳批准的国际标准的数量不足千分之二)。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从战略角度提出了发动我国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活动的工作方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要真正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则受到我国技术水平、企业实力、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我们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在中医、中药领域,与上述情况就绝然不同,中国是中医、中药的发祥地,我国有古老久远历史积累的在世界上公认的中医、中药资源,还有占绝对优势的人才资源。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追求,中医、中药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所接受。对中医、中药在世界各国的推广,标准是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过有关中医、中药的国际标准,而我们国家制定了一批中医、中药的国家标准。
从国际贸易中真正起到作用和被采纳的国家数量的角度来看,可以称得上国际标准的有下面四种情况,一种是由权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发布的标准,这些组织有规范的章程,各成员国积极参与活动并有严格的标准制订程序;第二种是一些专业的国际组织,如国际兽医局OIE、国际乳制品联合会IDF、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等制定发布的标准;第三种是某一国家的专业组织,如美国的分析化学和检测方法协会AOAC、美国的石油工业协会API等,它制定的标准,承认和使用的国家很多,就形成了实际上的国际标准;第四种是近年来产生的一些论坛的标准、企业联盟的标准和工业协议,甚至是一个企业的标准,由于它的市场占有率极高,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成了事实上的国际标准,这在IT行业尤为明显,最典型的是美国微软的WINDOWS系统。
我国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经国务院批准今天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我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必将对中医药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国际交流平台,把我国中医药的丰富资源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我们可以利用制定国家标准这个渠道,经实践运用成熟后,转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这个国际专业组织的标准,以这种形式推向世界,这也是一种国际惯例,关键在于实力和水平,我们应当对我国的中医药实力和科学水平充满信心。
对中医药的科学化、国际化发展,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认识、两条道路,一种是用现代西医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弄清中药的结构和成分,使中药西药化,为西方国家所接受,去取得美国FDA的批准,把西药化了的中药推向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另一种是强调中药的针对性,通过对用药者个性和健康状况的了解和确定,有针对性地配好中草药为患者服用,以中医辩证的科学理念和独到的疗效让人们所承认。我认为两种方法、两条道路没有必要互相排斥,可以互补同行,各得其所。但是只强调第一种方法和科学性而排斥后者是不可取的,现在学术界这种气氛过浓。我更主张以第二种方法,靠中医药的哲理,靠中医药的疗效和实力,利用标准的渠道,逐步使中医药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现在,许多国家中医药教学和中医诊所的发展方兴未艾,其中有优秀者,也有鱼龙混杂者,急需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出台一些权威的标准来规范国际上的中医药教学、执业、办中医诊所等行为,由中国的中医界来承担这一重担应该当仁不让。我相信,有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中医药遗产,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中医医师带领,我国中医药事业通向世界的道路是广阔而光明的。